網站標誌圖片 營養師程涵宇 Dietitian Han-Yu Chen
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是什麼?


chapaper
03-28
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中毒是中國法定傳染病,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導致高死亡率。小至 1–1.5 毫克的劑量就可能對人類致命,報告的症狀包括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症狀,重症患者會出現肝臟和腎臟等多個器官衰竭。

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哪些食物中?
腸粉
河粉
米線
濕米粉
濕冬粉
久泡木耳
久泡銀耳
發酵玉米麵

易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主要有四大類:
1.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
2.椰子製品
3.變質的新鮮銀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4.其他變質澱粉類產品(糯米、小米、高粱米、馬鈴薯粉等)

米酵菌酸加熱可以去除嗎?
沒辦法,120度c加熱一小時毒性一樣在。
目前沒有針對解毒的特效藥。

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我們吃的出來嗎?
吃不出來。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受污染的食品具有正常的外觀、氣味和味道。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症狀:
接觸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後的潛伏期為 1-10 小時 。主要影響器官為肝臟、大腦和腎臟。人類的徵兆和症狀與其他粒線體毒素的臨床表現相似,但嚴重程度和時間進程有所不同。報告的症狀包括不適、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腹痛、嘔吐、腹瀉、血便、少尿、血尿等,患者檢查期間的發現包括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黃疸和四肢僵硬、嗜睡、譫妄、休克、昏迷和死亡。

2010年至2020年,中國食源性疾病疫情監測系統共通報19件米酵菌酸 (Bongkrek acid)中毒事件。這些通報共導致 146 例疾病、139 例住院、43 例死亡,病死率為 29.5%。約73.3%的疫情發生在華南和西南地區。自製發酵玉米粉製品、銀耳、地瓜粉和玉米粉製品(果凍)導致更多的早期爆發,而濕米粉和木耳與研究期間的後期米酵菌酸爆發有關。
研究發現米酵菌酸爆發最常發生在家裡(79.0%)和餐廳(21.0%)。

在中國,食源性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涉及的食品通常與發酵穀物製品、變質銀耳和馬鈴薯製品有關。
在印尼,中毒事件歸因於由少孢根黴菌發酵的椰漿製成的傳統食品。

米酵菌酸中毒大多數爆發發生在溫暖的月份,其中 95% 發生在 5 月至 10 月;發生高峰月份為 7 月。
米酵菌酸來自於B. cocovenenans 產生的致命毒素。
B. cocovenenans 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從牆層土壤、大豆儲藏、乾玉米葉、野生雜草、半乾銀耳和乾燥銀耳中分離得到。
亞洲和非洲曾報告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主要與變質或發酵食品有關。
中國米酵菌酸中毒主要發生在農村及山區。在這些生活水平較不佳、食物種類有限的地區,居民經常自製發酵食品。由於加工方法不當,發酵食品通常會被椰棕芽孢桿菌及其毒素污染,導致中毒。
近 31 日
352 次瀏覽
網友回報補充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maxine1005/posts/pfbid02P9Co7XTJvQ6eFTXFs9RAVRVxjwZPrVLXESv7X86Ed8HuBmP5pmYAHYfVbF8VMW2kl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閱聽人需要特別留意以下幾個地方: 1. 訊息提到「米酵菌酸」是中國法定傳染病,這點值得懷疑,因為一般來說,傳染病指的是可以通過傳染途徑傳播的疾病,而米酵菌酸中毒是由食物中毒引起,不屬於傳染病範疇。 2. 訊息中提到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哪些食物中,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食物的來源和製作過程,以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 3. 訊息中指出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受污染的食品外觀、氣味和味道正常,這點需要引起閱聽人的警覺,因為無法透過感官辨識受污染的食品。 4. 訊息提到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影響器官,閱聽人需要了解這些症狀,以便在需要時及早就醫。 5. 最後,訊息中提到米酵菌酸中毒主要發生在農村及山區,這點值得關注,特別是在這些地區居民經常自製發酵食品的情況下,應當注意食品安全和加工方法。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