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以檢視影片內容

逐字稿

一切按下眼底圖立刻顯現在這小小螢幕上:
視網膜病變等各種眼睛疾病直接被讀出來:
但它厲害的地方不只是這個:
拿在我手上的這一支是正在研發的手持眼底成上移
像這樣對準你的眼睛只需要短短幾秒鐘就可以把你全身看透透
包括你的年齡還有性別:
更重要的是有沒有糖尿病、腎臟病、冠心病也都一目了然:
透過AI模組演算可以即時看到連醫生都看不到的病徵:
一張眼底圖丟給AI演算後竟然能夠檢查出全身潛在疾病:
林口城跟醫學中心眼科部長黃義修的這項研發用的是什麼原理?
純粹就是一個統計:
全身的病多少在血管上會有一些病變:
譬如說我們的血脂肪裡面的顏色色澤一定會變:
所以這個血脂肪全身都會造成血管硬化:
那這樣子在眼睛裡面有沒有辦法看到這個血管硬化跟著改變一定會有:
心肌梗塞的人他一定有一些血管:
心臟的血管跟著病變:
所以這些微小的病變以往並不是我們臨床上作為偵測的標的:
但是現在因為AI的發明:
它可以看到這些微小的病變同時加以把這些資訊提取出來:
20多年的看診經驗累積上萬張眼底圖結合AI智慧檢查身體疾病:
有了軟體就差硬體黃醫修透過公研院牽線:
與鴻海合作將想法付諸現實:
醫療技術與科技大廠蹦出火花:
不同於之前代工可攜事及穿戴裝置經驗:
鴻海白袍加身:
既要符合醫生需求:
還要與大數據連結做臨床試驗:
從光學模組到零組件克服最難的暗部成像:
對準眼睛就算伸手不見五指都能拍出眼底圖:
透過Wi-Fi或藍牙就能即時上傳影像:
消費性電子跨界醫材產業:
數位健康是鴻海布局3加3新事業的重點:
這項花費十個月:
次資上億的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截取儀:
原型及問世:
只有600公克方便攜帶:
眼底儀這樣子的產品:
基本上你都是在醫院裡面才可以去做得到:
因為本身就重達30公斤的設備:
我們把這樣子大小的設備濃縮在一個只剩幾百公克的產品:
它的使用場域從醫院拉到醫院外面:
所以它使用的場景跟可能性就變得更多:
全球AI應用醫療診斷市場規模:
2030年將達到近3000億台幣:
未來研究方向是讓AI不只算病還要能算命:
算出病人生命終點:
目前還無法判別前兆的失智症:
也有望透過AI提前洞察:
這是腦的變異:
它神經跟著有問題:
腦問題它眼睛是神經組織的一部分:
跟著有變異這是一個:
但其實這有所研究已經出來了:
現在AI已經陸陸續續的進入到我們生活之中:
所以這樣的發明:這樣的做法:
有沒有辦法準確率取代作為醫療指標:
作為醫療級的工具:
這一點我保留:我相信某一天會:
而且這一天我估計可能不會很遠:
未來有可能會翻轉:
整個醫療的一個執行的邏輯:
AI成為當今顯學:
透過這支小小儀器:
未來有機會比每年定期健檢:
更能提早發現身體疾病:
讓預防醫學更加精準:
TVBS新聞陳建銘、王浩宇、新北採訪報導:
掌握全球情緒:
國際新聞全新選擇:
YT頻道TVBS國際PLUS擴大視野:
歡迎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Benho7599 認為 含有正確訊息
引用自 Benho7599 查核回應
基本上沒有錯誤,之前也有好幾間新聞台報導/有論文。

資料佐證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111NTU05114006".&searchmode=basic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68544

使用深度學習在超廣角眼底影像中進行周邊視網膜病灶診斷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隨著科技日益進步,人們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易導致近視,進而發生各種眼部及視網膜疾病。特別是周邊視網膜病變,它是一種異質、退化性病變,並且好發於近視患者。若不及時診斷及持續追蹤或治療,可能導致輕度失明,而較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導致視網膜剝離而喪失視力。在診斷周邊視網膜病變的過程,眼科醫生需要從超廣角眼底鏡影像中查看周邊視網膜是否有異常的組織及病變區域。因此,本研究提出一個輔助診斷系統來協助眼科醫生診斷周邊視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11NTU05114006%22.&searchmode=basic

獨/AI「開天眼」掃描眼底攝影 年齡、健康秘密無所遁形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你能否想像,未來只要用手機自拍一張照片,人工智慧(AI)就能立即警告你該注意血壓、血糖,甚至預告失智症風險。AI除了大量運用在科技領域,也可應用於醫療診斷。一張看似平凡無奇的眼底影像,在AI的「上帝視角」下,所有病徵、部位和嚴重程度全部現形,協助醫師短時間內完成精確判斷,讓醫師能將更多心力投入治療與照護。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68544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