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E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E 查核回應
1. “獨家報導”是專門報導八卦、以聳動標題內容吸引讀者的小報(tabloid)。網傳文章非“新聞報導”,而是被分類在“言論”專區,該專區還有其他名人的文章,表示是“個人意見”。

2. 追溯該篇文章至少有三個版本,最早 2018/6/11 出現在張亞中臉書,但內容較簡短。UDN異言堂帳號 ray35 在2018/06/26張貼的版本則註明作者“梁幼祥”撰寫於2018/6/6並於2018/6/18修訂。而獨家報導版本雖然附上出處為UDN異言堂文章,但實際上也修改增添內容,與UDN異言堂版本不同。

3. 撰文者“梁幼祥”非歷史學者,史學研究有其方法學,需要經過嚴謹考據多種可信資料互相驗證,不是依個人立場隨意撰寫。該文章不僅是“個人意見”且內容多處錯誤,請勿再轉傳,以免誤導民眾。

4. 錯誤內容例如:“日本人戰敗後印製假鈔,交接臺灣給國民政府前,從日本大量印了價值一億二千萬「日本金圓卷」及「臺灣偽鈔」,造成臺灣嚴重的通貨膨漲......為了整頓金融,調節壓力,只能用「四萬換一元」的方式解決問題” 此說法不僅非史實,亦不符合經濟學者的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a. 日本並未印假鈔在台灣使用,日本印鈔也不是造成台灣戰後惡性通貨膨脹的原因。

b. 台灣戰後惡性通膨會發生是因為「國共戰爭」造成嚴重的財政赤字。

c. 「四萬換一元」並未解決惡性通膨。「美援」才是解決台灣惡性通膨的原因,其經濟援助降低了財政赤字,免費的軍事援助減少了政府支出。




詳細解說:

- “金圓券”是1948年8月到1949年7月在中國發行流通的貨幣,用以取代當時的法幣,“金圓券”並未在台灣使用。台灣使用的是“台幣”,後來以幣制改革為分野,被稱為“舊台幣”跟“新台幣”。(資料:中央銀行券幣歷史)

- 日本在二戰“期間”確實曾假印鈔,但是是流入中國,並非台灣,當時負責印鈔的登戶研究所印製了價值四十億日幣的法幣假鈔,企圖擾亂中國經濟。通貨膨脹的原理是「貨幣供給過多」,因此日本藉大量假鈔流入中國市場製造通膨,而國民政府當時在中國也為了支應軍費大量印鈔,也是造成當時中國通膨的原因之一。(資料:NHK 2018/8/15、從貨幣看近代中國之風雲變幻-彭慶綱)

- 日本在二戰期間,在日本本土以及台灣都有印製乙券(無號碼券)使用,戰敗時從則從日本運千元鈔到台灣使用,但這兩者皆是日本發行的真鈔,並非假鈔,因為當時台灣都還是日本領土,而日本尚未簽署放棄台澎主權的舊金山和約,沒有在自己領土印製假鈔的必要。(資料:國立歷史博物館)

- 日治末期台灣物價雖已上升,但是嚴重的物價膨脹發生於戰後 1946-1950 年之間。蔣介石政權1945年10月25日起代表盟軍軍事佔領台灣,開始將台灣的糖、米等物資都送往中國支援「國共戰爭」,公營事業和政府機關都因此產生財政赤字,台灣銀行被迫為中央政府單位及軍費“墊款”,以及“放款”給公營事業,以維持營運。這些“墊款”和“放款”等於是增加貨幣供給,加上國民政府管制物資、物價及匯率,以及上海金圓券改革失敗多重因素都造成台灣的貨幣供給增加,於是造就了惡性物價膨脹。(資料:台灣經濟四百年-吳聰敏教授、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吳聰敏教授)

- 臺灣的惡性物價膨脹主要是因為政府財政崩潰所引起,這與其他國家之惡性物價膨脹並無不同。由此也可推測,欲求物價穩定下來,必須先解決財政赤字問題。1949 年 6 月,臺灣省政府實施貨幣改革之後,物價很快地穩定下來。有人認為這表示貨幣改革是成功的。不過,由財政赤字及臺灣銀行之放款可知,在 1949 年底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之後,臺灣的財政赤字有增無減。因此,貨幣改革應該只有短期的效果,無法根本解決物價膨脹問題。1950年 6 月韓戰爆發之後,美國迅即對臺灣提供軍事與經濟援助。美國的政策保障了臺灣的安全,美援物資的到來也解決臺灣的財政赤字,臺灣的惡性物價膨脹問題終於根本解決。(資料: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吳聰敏教授)

資料佐證

中央銀行券幣歷史
https://museum.cbc.gov.tw/web/zh-tw/history/introduce

國立歷史博物館
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nmh_collectionsweb/collection.aspx?GID=MAMQMDMRMXM2

NHK 2018/8/15
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senseki/article_14.html

從貨幣看近代中國之風雲變幻-彭慶綱
https://pse.is/5wj5j7

台灣經濟四百年-吳聰敏教授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4907/fullpage

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吳聰敏
https://www.drnh.gov.tw/var/file/3/1003/img/32/029.pdf

張亞中 2018/6/11貼文
https://m.facebook.com/SunYatSenSchool/posts/2605035576277284/

陸軍の偽札製造拠点「登戸研究所」とは|戦跡 薄れる戦争の記憶 NHK|

終戦まで川崎市にあった旧日本陸軍の「登戸研究所」では、さまざまな秘密兵器の開発や製造が行われていました。

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senseki/article_14.html

從貨幣看近代中國之風雲變幻

每個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後都有一條金融線索。——尼爾•佛格森 (Niall Ferguson)貨幣,歷史的見證、時代的縮影~每一枚貨幣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含量」,見證著時代變遷;就如同一頁頁活生生的歷史教材,直接述說著那些人、那些事~一枚大清銀幣,是清朝唯一也是最後一枚國幣,直接見證大清帝國的滅亡。一枚「中華帝國 洪憲紀元」的飛龍銀元,述說的是袁世凱復辟稱帝那場破碎的皇帝夢。貨幣的誕生是人類一項重大發

https://pse.is/5wj5j7

台大吳聰敏從數據看台灣四百年經濟史:從1960年代到20世紀末,台灣經濟始終能夠高速成長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1960年代的高經濟成長,除了紡織業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產業是電子業。美國的電視機製造產業,在1960年代已經全面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下,降低成本日益重要,因此,美國工廠相繼外移到其他國家,比如鄰近的拉美、南美,以及台灣。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4907/fullpage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