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重新來升等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重新來升等 查核回應
就超徵數學算式「超徵數=實徵數-預估數」來看,所謂超徵,是實徵大於預估;換言之,「超徵」等同「短估」。
進言之,讓我們更擔心的是,稅收的超徵如為制度使然。在錯誤的官僚體制風氣下,預算數是工作的「目標」,滿足預算數是「達成任務」;超徵即為「政績」,雖然未必一定能夠獲得褒獎,但絕不至於被要求檢討或改進。但既然「超徵=短估」,欲完成任務、獲得獎勵,最簡單的方式,不是在工作上確實努力,而是在預算編列時,刻意短估。此一錯誤誘因,結果正是稅收預估時的系統性低估,而形成「假象超徵」。

資料佐證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2880784
稅收超徵?是短估!
http://www3.nccu.edu.tw/~joe/Comm/surplus_20171214-6.pdf
超徵?是短估!
陳聽安、陳國樑/政大名譽教授、政大財政系副教授

稅收超徵?是短估! | 民意論壇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財政部統計處指出,今年前11月稅收創下歷史新高,證交稅則創6年新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財政部統計處日前公布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預計全年度實徵淨額可超出預算數約千億元,稅收很有可能連續四年超徵破千億。按理言,稅收超徵代表國庫收入比預計情形更好、政府有更多財源可造福民眾生計。但我們卻只聽到:「稅出於民、稅收超徵,本應還稅於民!」的聲音,凸顯民眾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又,當普羅大眾薪水不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2880784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