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OVID-19普篩

要談普篩之前,請先回答下一個問題。

假設新冠肺炎測試的正確度是99%。也就是假若你有染上,檢驗的結果有99%的機會是陽性反應,1%是陰性反應。而假若你沒有染上,檢驗的結果有99%的機會是陰性反應,1%是陽性反應。為簡單計算,假設人口是二千萬人,其中真正染病的占0.1%,也就是2萬人染疫。

總之,不論你是否有染疫,檢驗錯誤的機會是1%。現在,假若你去做了檢查,天啊!結果是陽性反應,那麼你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是多少?

很多人的直覺反應是:當然是99% 啊!真的是這樣嗎?

懂統計學的人都知道,這是基本的貝氏定理問題。其實不用懂貝氏定理啦。我解釋一下大家就懂了。根據題目,我們知道有 1998 萬人是未感染的,如果ˇ去做普篩的話,其中有1% 檢驗會是陽性(也就是所謂的偽陽性),簡單計算可知共有 199800人。另外,染疫的20000 人中有 19980 人會是陽性(真陽性),而有20人會是漏網之魚,也就是偽陰性。

由以上可知檢驗陽性者共有 219,780人,其中只有 19980 人是真感染的,占所有陽性反應者的 9.09%。換句話說,假設你的檢驗結果是陽性,其實你真正染疫的機率不到 10%。

以捐贈給北市的國產飛確抗原快篩為例。快篩的陽性預測率約96.6 %,而陰性預測率約94.8 %。如果按照以上我們假設的數據,會有超過100萬人是偽陽性,680人是偽陰性。

這兩類人的後續處理都會是麻煩的事。所以要普篩嗎?還要仔細想想。

這是中央財金系周賓凰教授寫的,他是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博士。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