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新校長 陳文章

52年次的台大工學院院長陳文章爆冷當選新校長。他來自貧困家庭,出生於台中沙鹿,3歲搬到台南新營廟口,看著歌仔戲及布袋戲長大。父親僅小學畢業,日治時期是三輪車伕,母親不識字。

外界解讀他出線的可能原因:在台大曾任6年高分子所所長、6年工學院副院長和6年工學院院長。縱覽台大教師,18年行政經驗難望項背,期間還募款5000萬,興建館舍募款約5億。

陳文章在小時少了親人啟發,對念書無多大興趣,直到國中一次上台領獎經驗,扭轉人生,最後畢業於台大化工系、取得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化工博士。

他從求學經歷,養成一套柳暗花明的哲學,相信度過困難,後面總有好事發生。留美返台後,四處求職,可能研究領域不合,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學校,都未能成功申請。於是轉念將求職路視為學習之旅,最後幸運在1996年取得台大與清大的教職。面對台大,他抱持同樣態度。「台大是老學校,有困難和包袱沒錯,但台大一定可以再往上衝,我一直都有信心,」

陳文章不說話時,隨時帶著笑容,給人的印象如貓頭鷹,親切提供周遭親友同事洞見。寓言故事裡,貓頭鷹是智慧與圓融的象徵,氣定神閒為夥伴提供建議。和藹的形象容易讓人卸下心防,忘記隸屬鴞形目的貓頭鷹,也屬猛禽。他的辦公室裡,座位背後放著另一猛禽、來自日本山形縣的老鷹木雕。這隻老鷹並非棲枝而息,而是昂首高飛。

當陳文章陸續收到周遭同事鼓勵他出來參加遴選,他自問三個問題:「做了18年行政工作,還有熱忱與使命感嗎?」、「當校長後,能否在臺大現有基礎上提出新做法?」、「校長需要犧牲家庭生活,我太太和兩個女兒同意嗎?」請教同事,問過自己也問過家人,答案都是肯定的。

陳文章擔任工學院院長期間,帶來諸多資源。「募款時要清楚讓人知道,錢能帶來哪些實質影響,關鍵是要讓捐款者明瞭捐的錢能夠有效培育人才,貢獻社會,勾勒明確藍圖。

陳文章比較過往台大各學院習慣各做各的,期許自身能靈活一點,混合不同資源發揮優勢,整合各領域與學院戰力及資源,打團體戰。對此,他提出三點做法。

首先,他對台大6個校區都有規劃,直截了當地指明發展方向。如台大醫學院的雲林分院,他期待和高齡長照、智慧農業、永續科技結合,與在地產業特色鏈結,推動共好。並以共好理念為起點,希冀台大翻轉過度重視研究的作風,多表揚教師的服務貢獻。不是教師有重大研究發表才開記者會,有重要服務貢獻也可以開,藉此讓大眾知道,台大不只是重視研究的學術基地,也是能感動人心的地方。

延伸這份另類思考,陳文章強調,排名固然重要,能幫助檢視哪些不足,但更期望讓台大成為一所各院系都有鮮明特色與專長的學校。一如想到瑞士,讓人直覺聯想鐘錶與巧克力表現出色。台大要往上爬,不是看冰冷數字,而是要抬出能讓大家驕傲的特色研究。

後記:參考天下雜誌及NOWnews 今日新聞
近 31 日
55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