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健康法則:小電大地,精神科醫師解密身心莫名病症》
Secret Health Rules: Minimizing EMF & Maximizing Earthing_
Non-specific Psychosomatic Symptoms Decoded by a Psychiatrist

本書核心精華短句-by Tu 20240307

【前言】
「醫師的價值,來自於解決病人的痛苦」

你床邊的一條延長線對你的傷害,很可能遠大於屋外100公尺的高壓電線; 而你家中的Wi-Fi機和身旁的手機,對你的干擾可能遠大於屋外的基地台。

這本書從臨床實例以及科學研究出發,希望讓普羅大眾開始重視且意識到日常生活中從不缺席的電磁波,有沒有可能是長期被忽略的干擾人體健康的隱形因素?
我們應該如何初步預防以及該如何進一步主動檢測和減量? 我相信這是醫師協助病人解決痛苦的一項重要關鍵。

別再忽視室內電磁波這一大類隱藏版致病元凶,它很可能扮演了引發某些長期嚴重失眠和莫名病症的關鍵角色。

人類為自己創造了「天空的微波羅織」與「牆壁地板的電線網」,好比「天羅地網」__這本書已經為我們找到了解套的方式,「一帳遮天、一床接地」,來保護自己在深度睡眠、休息時,免受電磁波天羅地網的攪擾。

健康居家標準包括空氣品質、水質、電磁波 _「風水電」。

本書所提倡的小電大地秘密健康法則 (Minimizing EMF & Maximizing Earthing, MEME),需透過實踐依據秘密原則的七大精華行動(MEME7檢核表),辨識日常生活中經常被忽略的人造「静、低、中、高頻」六大電磁波的來源,做到基本的電磁波衛生,做好電磁波收納,以及享用接地睡眠。

人體接地氣與電磁波收納,正是解決當代全球最嚴重健康議題「慢性發炎」的一個契機。

本書的重點之一_全面接地屏蔽(Full Grounded Shielding)_它的定義是「用金屬套管或銅箔鋁箔來包覆室內所有(或絕大部分)存在交流電壓的電線/插座/插頭,並確實接地」。

應當把「人體的健康無壓力環境」視為最高指導原則,居家和辦公區室內所有電路的接地屏蔽,要比照對待「高階音響」還有敏感嬌弱的「半導體」的高標準來做電磁干擾的隔絕。

本書呼應支持國健署網頁所揭示宣導的「正確認識電磁場(波),並以謹慎預防原則,提高自我警覺,確保遠離風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應是民眾面對電磁場(波)的最佳態度」,且本書不鼓勵對於室外的基地台、高壓電線、變電箱、變電所等產生過度的恐懼而有所抗爭或者過度擔憂。


【本書導讀】
調控修飾高頻Wi-Fi微波與毫米波的極低頻訊號,與交流電線電器所發射的極低頻電磁場之間會有「交互作用」(包含干涉、繞射等),最終在人體的周圍空間形成了無法預測位置、強度與時間長短的駐波(standing wave) 能量熱點!


精神科醫師為何用看診特色「邊看診、邊查房」,來實踐醫師治療環境的「預防醫學」角色。

室內電磁波這一類物理性的環境因素,在現代文明病慢性病自律神經失調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失眠可能帶來整體身心健康的損壞」包括心血管、代謝、免疫、癌症、精神等八大健康問題,我特別從室內環境中電磁波干擾健康的角度切入、來和病人探討各種引起失眠的可能原因,竟然從我上千個臨床案例之中發現了「移除電磁波就能改善失眠」這麼直接見效的前後因果關係!

電磁波的學問廣大而繁瑣,因此我把室內環境電磁波分類為六大主角(有線的電、有線的磁、無線的波、毛邊的髒電、吸塵的靜電、隱藏的靜磁)。

「電磁波的健康建議值」,其實是可以把它看成電磁波「長期暴露風險的預警值」,

「人體」跟「空間環境」的接地是不同的,我強調且主張建築材料、家具裝潢、電力系統這三大居家環境區塊,也都要接地氣,才有辦法較完整地達到「接地氣極大化」以及「電磁波極小化」! 其中的奧妙就在「以地制電」,借用地氣來管制電氣。

根據正式科學研究,接地氣有非常多的好處,至少包括以下3點:排除身體靜電、降低血液黏稠度、吸收大地游離電子到細胞。

七大行動準則:電線離床1米、插座淨空15公分、擋微波、多接地、少靜電、少靜磁、測強度。

這七大行動是源自兩大法則:極小化電磁波(Minimizing EMF)、極大化接地氣(Maximizing Earthing)。簡單說就是:小電大地,英文縮寫恰好是MEME,跟中文的祕密同音,所以說「小電大地就是祕密」,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精華。

我假設性地想像或推論:幾年後,如果「小電大地」這個秘密健康法則能夠成為國家級重點公衛政策,在全面實施後的5至10年內,是否有可能看到全民睡眠品質和健康逐漸提升、慢性疾病發生率逐漸降低、生命幸福感增加?

我主張且預見啟動全球 MEME Healthy House 潮流的即刻起飛。
----------------------------------------------------【精華片段】摘錄--------------------------------------------------

【精華片段】精神科醫師「邊看診、邊查房」?
我在門診問診時,就開始引導他們描述現在的臥室空間配置、裡面的電器、電線以及插座和床的關係。我會請他們畫下來,或者他們一邊說、我一邊幫他們畫。

從這樣的討論過程,釐清可能會干擾睡眠的臥室電磁波環境因素,再鼓勵他們做實驗、改變現狀(拔掉床邊1公尺內的電線插頭、手機開飛航或者放到房間外、房內Wi-Fi收訊兩格以上的話睡前盡量關掉Wi-Fi機的電源)。回診時,他們經常回饋說:照醫生的方法讓他們的睡眠品質變好了!從一開始兩成、三成,到五成以上的進步,甚至半年一年後,安眠藥逐漸越吃越少,最後就消失在門診追蹤名單了。

我的意思,並非說失眠和莫名病症的病因大部分都是臥室電磁波的問題,而是「如果失眠和莫名病症的主要干擾原因剛好是來自臥室的電磁波的話,那麼只要做了正確的減量措施,症狀的改善是非常明顯快速的」。

經過3~5年,從十幾個案例慢慢累積到幾百個案例的臨床經驗(含門診、居家、住院病人),仔細紀錄、反覆比對、症狀觀察和追蹤的過程,我才一點一滴地確認了「來自臥室環境電場的暴露,所導致的床上身體電壓過高」是導致睡眠障礙,甚至神經退化、免疫失調、自律神經失調等,這些慢性化難以治療的一個「常被忽略的病因」。

正是因為數千個臨床案例讓我深知:一條電線在床邊,如果在1公尺以內的話,它對身體細胞和健康的干擾,可能大於整個房子外面一兩百公尺的高壓電線。而病人床邊沒開飛航模式的手機、或者讓臥室收訊滿格的放在客廳(甚至就在衣櫃上)Wi-Fi機,其實比屋外的基地台更干擾健康!我才會如此苦口婆心…。

其中的道理不難了解:好比一個傷口裡有一顆小沙子,沙子如果沒有清除,這個傷口就非常難完全痊癒。

為了不讓這些苦惱受挫的病人再繼續瞎子摸象、找不到病因,長期每日服藥症狀控制仍不滿意,終日被莫名的病症與失眠所苦,我才有了寫這本書的動機。


【精華片段】影響健康不可忽視的環境因素

對於影響人類健康的「環境」因素,目前較著名的是德國建築生物學協會在2015年所提出的SBM-2015(出處詳見附錄),把建築室內的環境因素大分為三大類,共19項,包含:
❶物理類9項(電、磁、波、靜電、静磁、放射性、地理干擾、聲波、光線)
❷化學類6項(甲醛、溶劑類、殺蟲劑類、重金屬、顆粒和纖維、室內氣候)
❸生物類4項(黴菌、酵母菌、細菌、塵蟎)

從這三大類19項中,看得出來電磁波已占據前五名,但最常被忽略的應該也是電磁波,因為電磁波不像農藥、重金屬可以藉由檢查血液、尿液、毛髮而定量出來。病人生活環境中電磁波的定量,一定要到居家生活環境實地作檢測,然而,主流西醫體系通常是以醫院檢查及治療為核心,較少觸及居家環境因素的實地檢測。

另外,歐洲環境醫學會在2016年所提出的「電磁波指引」,詳細說明了人體形成電磁波敏感症(EHS)的可能機轉,大意如下:「電磁波如同食物、空污、殺蟲劑、塑化劑、重金屬、創傷、黴菌/細菌/病毒、社會心理壓力等,是透過體內細胞層次的一氧化氮濃度增加而形成亞硝化壓力,後續的氧化壓力和發炎,最終的免疫功能下降,而造成負面的生物/健康效應」。在這份重要的文件中,強調了「多重環境污染物」這一個概念,意指與健康有關的環境因素,是多樣性且同時存在的。歐洲環境醫學會重點揭示了:對於病人的治療需要包括環境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 should include the environment.)

台灣民眾的失眠問題已經是公衛方面的一大難題,根據健保署2023年6月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各層級醫療院所「安眠鎮定劑藥物」申報人數就高達453萬5千人,相當於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在服用安眠、鎮定藥物。2022年整年處方量來到11億多顆,是10年來最高,其中七八成左右都是非精神科、非神經科醫師所開立的處方。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和國家睡眠基金會網站上都曾強調一個睡眠衛生的建議:移開電子設備到臥室之外,或關閉電源。但是語意上不夠明確,沒有像我一樣特別強調「床邊1公尺內的交流電源都要移開或關閉」。

工作坊、遠距課程內容很豐富,除了「電磁波檢測」、「人體接地法」,也包括「電線屏蔽教學」~運用「DIY專屬材料包」(例如:金屬膠帶、質感塑膠護套、不銹鋼絲、三叉轉接頭等),實際帶學員爲延長線作完整的「接地屏蔽」,課程內容精彩有趣,超乎你的想像喔!

我實際用過而推薦的電磁波檢測儀器包括:接地檢測器|人體電壓表|三合一電磁波測量儀|髒電測波器|油液填充的指南針。選購品:高頻專用檢測儀(三軸天線向量和)
*以上這些都是相當實用且精準度足夠非專業人士使用的儀器,不含選購品的預算大約要抓11350元。

【精華片段】寫給醫師的話
病患若抱怨失眠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通常我們會給予鎮靜安眠藥,但是很多頑固型失眠的病人會自行把藥量越加越重,甚至一天睡前吃到八顆十幾顆的藥物來助眠,包含純安眠藥、肌肉鬆弛劑,抗焦慮劑、血清素調節劑等,甚至在這麼重的藥物之下病人還需要喝酒來幫助睡眠,這樣的狀況下就要去懷疑是否他的床邊有嚴重的電場、電磁波污染。

這個時候通常只要簡單評估:床邊1米有沒有交流電存在?通常九成以上你會找到答案。過重的藥物一定會導致跌倒的風險增加,甚至酒駕、藥駕、疲勞駕駛,常造成重大傷亡的意外事故、導致整個家庭巨大的心理創傷以及生活適應的困難。面對這樣的病人,請不要遲疑,應該馬上評估他們的臥室睡區的電磁波的暴露,一定會很快找到讓你驚喜的答案!這就是:醫學院沒有教的課程、醫學界長期忽略的環境電磁波風險因素、臨床以及公衛流行病學研究中被遺忘的隱藏因子。

其實,精神科病房內的睡眠環境完全不存在交流電的插座,病人也不能使用手機,儼然就像是電磁波避難所,提供給電磁波過度敏感的人在此「避難」兼養病。所以醫師和家屬應該經常覺得病人入院後很快可以睡得好,但回家不久又開始睡眠片段、難以入睡,早上起床覺得睡不飽,接著便有情緒、幻覺、妄想、行為上的逐漸不穩定,甚至復發。



【後記】:從WHO一句話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到我的MEME健康宅
在7年前,我發現了世界衛生組織322號文件對交流電場屏蔽的描述很可能是不完整甚至是誤導,接著,我從門診、急診、住院的病人、親友、以及勒戒評估毒癮者之中累積觀察了上千個臨床案例,在在都更加肯定我對電磁波健康風險的擔憂與認知,也充分證實我所建議的電磁波減量和人體接地技術的有效性。因此,我甚至形容:WHO差之毫釐,全球健康謬以千里。是否過於誇大?不需等待後世歷史證明,各位讀者馬上能依據本書所提出的方法,親身實驗、體驗感受電磁波減量前後的身心症狀差別。重中之重的是:「床邊1公尺內的交流電電場和磁場」與「睡眠時人體所暴露的無線電波」,務必要做到嚴格的清淨。

這本書的完成,標誌我這8年多以來臨床經驗、社會推廣與學術鑽研的初步成果,實現了我想要儘早分享給大眾「正視電磁波的健康風險、如何有智慧地擺脫電磁波干擾、如何創造電磁波清淨且地氣充滿的健康宅」此一健康秘訣的誠心願望,也提供人們在規劃居家裝修、公司行號、商業空間的電磁波環境時,可以引述的諸多案例證據和對策。除此之外,我想強調的是:各級學校老師進行學生的電磁波衛生教育時,可以參考本書所提出的事實根據和因應技巧; 規劃宿舍和班級等環境時,也能重視、迴避和屏蔽電磁波對健康的干擾。

如果有機緣,我祈禱能藉此書進一步拋磚引玉,引起各方專業人士深入探討,匯聚正反多方高見,產出符合公衛科學之中一級和二級預防醫學原則的共識,而最終由衛福部或者國民健康署正式提出類似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曾提議的健康飲食餐盤(Healthy Eating Plate)這般的健康睡眠臥室(Healthy Sleeping Bedroom)的建議/指南,供大眾有所依循。

現代環境的長期電磁波暴露,可說是削弱人體身心能量的一大來源,透過本書得指引,可以有智慧地降低它對健康的大部分潛在干擾,我衷心期盼人們都能開始生活在極小化電磁波、極大化接地氣的秘密(MEME)健康空間。


(The end of a brief edition of the book: “Secret Health Rules: Minimizing EMF and Maximizing Earthing _ Non-specific Psychosomatic Symptoms Decoded by a Psychiatrist”)
近 31 日
94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閱聽人需要特別留意以下幾個地方: 1. 作者提到的「小電大地秘密健康法則」(Minimizing EMF & Maximizing Earthing, MEME)是否有科學證據支持其有效性,閱聽人需要注意是否有足夠的研究支持這個健康法則的可靠性。 2. 作者強調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對失眠和莫名病症的關聯。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主張是否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以及是否有其他專業機構或研究支持這些觀點。 3. 作者提到的對電磁波的測量儀器和檢測方法,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儀器是否為專業機構所認可,以及是否有正確使用這些儀器的指引。 4. 作者提到的對失眠問題的處方藥物使用情況,閱聽人需要注意是否應該在未經專業醫師評估的情況下自行調整藥物劑量。 總之,閱聽人應該保持懷疑精神,並在接受任何新健康法則或建議之前,確保依據科學證據和專業意見做出判斷。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