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Lin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這是一份極為完美的負相關數字。
這種過度完美個數字,應該要看研究論文的細節加以瞭解。例如他的樣本有多大?是什麼時候做的研究。就可取得的事實來看,他的樣本很小,並且研究的時間幾乎可以肯定在1990年以前。由於上述的年紀追蹤到80歲,所以研究對象大概是1930-1950嬰兒潮時代的人。
最重要的是,這些數字並非真實研究論文,卻在很多人的轉貼中,莫名其妙的被冠名「美國權威學者」。
這份研究數字會流傳很久的原因,是他剛好契合 (1) 這看起來是個學術研究 (2) 可以被直銷,財務規劃,人生規劃等等產業拿來利用 (3) 可以有趣的解釋它
除此之外,別無他因。雖然已經有些人發現不對勁,例如這裡。但是許多第一次看到此研究的人,仍然不明究理的轉貼。
壓力確實會壓縮壽命,但活得較久,不一定會比較快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家醫科醫師蔡忠紘今天指出,這篇文章最早見於2004年,直到去年才有繁體和簡體的翻譯,但他沒找到相關論文。

資料佐證


http://health.cna.com.tw/healthnews/20170113s011.aspx
早退休較長壽? 醫師:活得久未必較快樂
http://www.intmath.com/blog/mathematics/⋯ly-means-a-longer-life-an-urban-myth-822
Retiring early means a longer life - an urban myth?
http://www.5233.space/2017_01_01_archive.html
接近完美的不可能

TS

In god we trust all others bring data    -   (全面品質管理TQM之父) 網路讓資訊傳播成本降到極端的低,同時也讓資訊品質降的極端的低。 謠言的成因有非常多。有些僅只是美麗的誤會,例如:十幾年前開始流傳的泰戈爾的詩。有些則是恐嚇類型的無風起浪,例如:誠品可怕迷魂盜,泰國罐頭。有些只是試圖吸引人目光的搞笑惡作劇,例如:裝翅膀飛起來。 最糟糕的類型

http://www.5233.space/2017_01_01_archive.html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