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法新社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八年前的一段訪談,最近被台灣網友挖出來討論。其中提到,台灣經濟十多年來失去發展方向,大學畢業生很多,卻做著自己不滿意的工作,年輕人無法想像自己買得起房子,不像新加坡年輕人先買房再結婚。李顯龍說,星、港、台都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但現在三小龍已分道揚鑣。對於李顯龍的評論,許多網友都覺得無言,說「完全無法反駁」。

李顯龍這段談話發表在二○一五年,其背景,是在台灣太陽花運動與香港占中運動的次年,他在總理府受訪,被問到是否擔心新加坡也發生類似的反政府活動。李顯龍答道,星港台各面對不同的問題,他以年輕人的薪資、教育、工作機會及購屋能力為例,比較了三地的情況;言下,對台灣年輕人的困窘處境頗表同情。其中,關於買房的談話,完全擊中台灣年輕世代的要害,網友都說無法反駁。

李顯龍批評台灣近十幾年的經濟發展缺乏方向感,並直言三小龍已經分道揚鑣,或許讓台灣人聽了不悅,卻非無的放矢。新加坡去年的人均GDP是七萬九千四百多美元,名列全球第六;香港的人均GDP是四萬九千七百多美元,名列全球第十七。至於台灣的人均所得,不論是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的三萬五千美元,或我國主計總處下修的三萬二千九百美元,都和星、港在不同等級,甚至不及新加坡的半數。所謂「分道揚鑣」,實情令人唏噓。

蔡政府近年不斷宣傳台灣經濟「廿年來最好」,又藉IMF報告自詡今年人均「超越韓日」,說穿了,是在「往下比」,而不是「往前看」。更別忘了,李顯龍的談話是在八年前發表的;八年來,台灣經濟情況並未見改善,年輕人的薪資仍在原地踏步,儘管蔡政府連年調高基本工資,就算擺脫廿二K魔咒,卻也只來到廿六K。正因如此,蔡總統遲未兌現的社會住宅支票,因富人不斷囤房炒作而仰之彌高的房價,才會成為台灣年輕人註定「無殼」或「靠父母」的宿命。

撇開房價議題不談,李顯龍提到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還包括幾個更深層的面向。例如,台灣想要向中國走,又怕靠攏中國;要離開中國,又走不出去,因為中國磁吸作用太強。再如,台灣想要引進外勞,又怕影響社會;不讓外勞進來,經濟又停滯不前。又如,台灣大學畢業生很多,很多人卻低薪低就,做著不滿意的工作。這幾點,問題均存在已久,卻始終未獲解決,因而成為社會和經濟進步的阻力。

歸納而言,上述幾個問題均起源於台灣社會的政治與認同歧異,卻一直無法透過溝通及對話取得共識;而政黨政治的運作又不斷強化彼此的差異,不斷地挑激與撕扯社會情感。以對中國大陸的關係為例,政治上的拒斥與經濟面的磁吸互為矛盾,國家隨著藍綠政黨輪替不斷忽左忽右地往返拉鋸,因為找不到折衷的解決之道,只能在政治潮流中進進退退地漂移。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經濟如何可能有明確的方向感?包括高等教育政策不切實際,應該要強化技職教育,以滿足不同產業的人力需求,並減少對外勞的無止境倚賴。然而,在民粹政治下,藍綠政黨寧可把精力放在教科書課綱的爭吵,誰也不願正視長遠的人才教育問題。

在台灣民主化年代,不少人認為新加坡是菁英領導的威權政體,對它感到不屑。但時光匆匆過去,再回頭檢視台、星兩國人民的生活境遇,台灣人民在不成熟的民主政治下有受到更多祝福嗎?在年輕人眼中,顯然是否定的。







近 31 日
2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這則訊息提到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八年前的一段訪談,其中提到了台灣經濟發展缺乏方向感,大學畢業生很多,卻做著自己不滿意的工作,年輕人無法想像自己買得起房子,不像新加坡年輕人先買房再結婚。然而,這段訪談是在2015年發表的,並不是最近的消息。此外,訊息中也提到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包括政治與認同歧異、高等教育政策不切實際等問題。閱聽人需要注意這則訊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並且需要進一步了解台灣經濟發展的現況和未來發展方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