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日本排核廢水,我要去買些鹽巴跟魚起來放喔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E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E 查核回應
1. 魚的話要注意保存期限以及具備足夠的冷凍保存條件,否則一樣容易壞。

2. 根據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FB 2023/8/26貼文:
氚是氫的同位素,所以氚是以取代了氫而存在於水分子中。從海水製成鹽巴,是要把水分以及氯化鈉以外的雜質去掉吧,所以基本上鹽巴裡面已經幾乎沒有水,也就沒有氚了。

不過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種東西跟物理課本裡面的「無摩擦、無空氣阻力」一樣只存在於「假設」中,現實上還是會有。目前我們的國家標準是:「高級食鹽」含水量必須低於 0.5%,「普通級食鹽」則是 3% 以下。我們就來算一下,如果直接把「福島核電廠經 ALPS 處理後排出的水」拿來製鹽(普通級就好),會得到多強的放射性。

海水中的鹽含量大約是 3.5%,這次排出的水是在 ALPS 處理後再以 100 倍海水稀釋後的結果,所以鹽的含量應該跟海水幾乎相同。所以 1 公升的排出水可以得到 35 克的鹽,這裡面最多有 3% 的水,也就是大約 1 克,也就是 1/1000。由於排出水的輻射劑量是 1500 Bq/L,所以一公升排出水做出來的鹽,會有 1.5 Bq 的輻射劑量。

更簡單的算法是,1 kg 的「福島氚鹽」,裡面殘餘的水量是 30 g,也就是 0.03 公升,所以 1 kg 的鹽輻射劑量是 1500x0.03 = 45 Bq。

WHO 對水中氚的規範是 10000 Bq/L,我們每天要喝 2L 的水,所以上限是每天 20000 Bq,因此如果你「每天吃 444 公斤直接拿福島核電廠排出的水做成的鹽巴」的話,就會超出 WHO 的規範。
所以只要有錢,台鹽股票買好買滿,成為「鹽之王」、「鹽之女王」是沒關係,但是鹽巴不要吃太多,比如說「一天 400 公斤」,對健康不太好...

3. 核污水過濾後再稀釋到低於國際標準值才排入海,是否會因為吃海鮮而造成人體輻射傷害,要看你接受到的總劑量而定。要考慮的是你吃到的“機率”跟“量”會有多少。一般民眾一年接受的有效劑量不得超過 1 毫西弗;而輻射場所工作人員規定一年內之有效劑量不得超過 50 毫西弗,每連續五年週期之有效劑量不得超過100 西弗(輻射工作薪資有風險加給)。世界衛生組織底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在 2015 年引述他們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針對核電廠工作人員的三十年追蹤研究指出,雖然長期累積劑量低於 100 毫西弗的劑量仍無顯著性,然而我們仍需要注意累積劑量可能產生與短時間曝露類似的癌症風險。(資料:泛科學 2016/5/26)

不同意見出處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FB 2023/8/26
https://pse.is/57n6m3

泛科學 2016/5/26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8450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 - 福島核電廠 8/24...

福島核電廠 8/24 開始排出含有放射性氚的「ALPS處理水」到太平洋,結果昨天(8/25)台鹽的股票漲停板... 根據維基百科,目前全世界的鹽產中,從海水提煉的海鹽佔了 26%,那海水裡出現了放射性物質,海鹽也會有問題,趕快趁現在核電廠的水還沒被拿去做鹽巴時去搶一些來囤,也是可以理解啦......

https://pse.is/57n6m3

輻射劑量「超標」就會死?──《怕輻射,不如先補腦》

前一陣子有很多食安問題,像是食品添加物超標、輻射超標、空氣汙染超標⋯⋯你所能想到可以超的標都超了,這時候少不了的就是「震怒」、「痛批」、「恐致癌」之類的戲劇性字眼。在林林總總的食安問題中,也曾發生日本食品進口的問題,電視上某位「良心立委」揭露某些食品進口商偽造(或是未標示清楚)食品生產地,導致福島災區食品流入市面,民眾食毒而不自知,左批政府管制不嚴,右批進口商黑心無良,最後眼角帶點憤怒、混著悲天憫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8450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ChatGPT 自動分析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