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最後一代】
Yo-Jing Lin 林宜敬

一、
如果三年前有人跟我說,人工智慧將會變得比人類還聰明,那我一定會認為他在胡說。但是隨著ChatGPT、MidJourney、DALL·E等大型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的高速發展,現在我也開始擔心了。
也許幾年內人工智慧就會變得比人類還聰明,而我們將會是「最後一代」。

二、
類神經網路的運作方式,跟以前傳統的電腦程式很不一樣。傳統的程式,靠的是加減乘除以及邏輯運算,一切都是程式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所以對於傳統程式的運作原理,程式設計師們自己當然是一清二楚。
但類神經網路是模仿人類大腦而建造的,他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所以就像身為老師的人,往往搞不懂自己的學生是怎麼想的一樣,身為類神經網路訓練者的工程師們,往往也搞不懂自己做出來的類神經網路究竟是怎麼運作的。

三、
人腦的思考能力,來自於一些透過突觸(Synapses)互相連結的腦神經元細胞(Neurons);而人工智慧類神經網路的思考能力,也是來自於一些透過參數(Parameters)互相連結的人造類神經元。
人類在學習的時候,腦神經元的突觸連結方式會發生改變;而人造的類神經網路在學習的時候,參數的數值也會發生改變。
動物的腦,突觸的數量越大,思考學習能力越強;而同樣的,類神經網路的參數越多,思考學習的能力也越強。

四、
早期的類神經網路所包含的類神經元數目,了不起也不過是幾萬個,恐怕比一隻蟑螂的腦神經元數量都還要少。所以早期的類神經網路都只能專注於某種特殊功能,像是下圍棋、幫照片著色、或是將語音轉換成文字等等。


但是近幾年,許多大型的科技公司野心變大了,開始去訓練一些稱作 Foundation Models 的超大型類神經網路。像是 ChatGPT 以及 DALL·E 背後的 GPT-3,就是一個擁有1750億個參數的超大型的類神經網路 。
而科學家們估計,人腦大約有100兆個突觸。GPT-3 的 1750億個參數跟人腦的100兆個突觸相比,只有五百分之一左右,所以GPT-3的思考記憶能力,終究還是比不上人腦。

六、
但是GPT-3所受的訓練跟人腦所受的訓練一樣,已經是多方面的。它閱讀過無數關於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音樂、以及程式設計的網路文章,所以它就像一個精通數十種語言,同時還上過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音樂、程式設計等各種課程的傢伙一樣,什麼都能聊。

七、
科學家們訓練 GPT-3 的方式,是讓GPT-3大量閱讀各種從網路上蒐集來的文章,然後叫 GPT-3 寫短文給真人老師批改。
然後科學家們為了省事,又去設計訓練出一個「人工智慧家教」(Reward Model),用他來替代真人,專門幫 GPT-3 批改作業,進行訓練。

八、
而 GPT-3是個好學生,他不會死讀書,他會消化吸收,他會把它學到的知識內化(Internalize),轉化成類神經元上面的參數數值。
ChatGPT 很老實,當我們問 ChatGPT 問題的時候,它並不會臨時抱佛腳,偷偷上網去找資料,它也不會偷看小抄,把預先寫好的答案整段背給我們聽。ChatGPT 的回答真的都是「GPT-3 自己想的」,「GPT-3 自己記得的」。
所以每當有些人埋怨,說ChatGPT 的回答往往不盡正確,我都會覺得他們是苛求了。因為 GPT-3 的年紀還不到一歲,他已經算是個博聞強記的天才兒童了。一般人絕對記不得那麼多的事情。

九、
而更厲害的是,像 GPT-3 這樣的類神經網路之所以被稱為 “Foundation Models” (基礎模型),就是因為創造它們科學家們,把它們類比為受過基礎語文訓練及通識教育的「通才」。
只要我們把 GPT-3 複製一份,然後對它進行密集的天文學訓練,那它就會變成一個天文學家;只要我們再把 GPT-3 複製一份,然後再對它進行密集的經濟學訓練,那它就會變成一個經濟學家;只要我們再把 GPT-3 複製一份,然後再對它進行密集的物理學訓練,那它就會變成一個物理學家。

十、
如果這還不夠讓你覺得驚恐的話,那科技界盛傳,繼GPT-3之後,下一代的 GPT-4 馬上就會在今年推出了。據說 GPT-4 的參數數量會是 GPT-3 的 500 倍,也就是100兆個,跟人腦的突觸數量相當。
很顯然的,GPT-4 的設計者就是要做出一個跟人腦腦容量相當的人工腦,一個名副其實的「電腦」。
然後GPT-4絕對不會是人工智慧研究的終點站,接下來很可能會有人腦 500 倍容量的 GPT-5、人腦 25 萬倍容量的 GPT-6。

十一、
所以順利的話,一年之後,研究所的學生都不用再自己寫論文了,因為論文可以交給 GPT-4 寫,而且寫的絕對比大部分的研究生都好;
同樣的,大學的教授們也不用再浪費時間上課、指導論文了,因為反正學生的作業跟論文都是 GPT-4 寫的,教授們不如把 GPT-4 複製一份,直接去教 GPT-4 做研究、寫論文;
然後教授們訓練出來的 GPT-4、GPT-5、GPT-6會越來越厲害,厲害到他們青出於藍,總有一天會比當初訓練出他們的教授們還厲害,可以自己做研究、自己訓練下一代的 GPT-7 、而且去跟 Google、百度訓練出來的類神經網路進行學術討論了。

十二、
所以我們很可能是最後一代。我們可能是最後一代的真人研究生、最後一代的真人指導教授、最後一代的真人學者。
至於人類接下來會怎麼樣?很抱歉,請不要問我,因為一年之後,我的臉書應該都是由 GPT-4 或是 GPT-5 代寫,而且它們會是經過我特殊訓練過,寫作風格跟我完全一樣的類神經網路寫手。
而當然,各位也不用自己留言提問了。因為到時候,各位自己訓練出來的類神經網路網友們也會自動留言提問,自動幫我的臉書文章按讚。
我們是最後一代的真人臉友。
近 31 日
58 次瀏覽
網友回報補充

下面是Microsoft人工智慧 New Bing的回答: 《您好,這是Bing。我們不會是「最後 一代」,因為人工智慧(Al)只是一種 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學習和解 決問題。ChatGpT、MidJourney、 DALL·E等AI技術都是由人類設計和開 發的,它們的目的是讓人類的生活更豐 富和有趣 。AI對人類的影響取決 於我們如何使用它,如果我們能夠合理 地規範和監督它,那麼它將會是一種正 面的力量 》

本訊息有 3 則查核回應
Lopi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Lopi 查核回應
(1)本文第十一點含有錯誤訊息,其他大部分是個人意見。
(2)本文第十一,十二點,把碩士博士研究生論文著重在《寫》的方面為不實,碩士博士論文重點在《研究創新》,寫的部分只是整理呈現成果。教授指導AI做研究創新的部分,目前AI還無此能力,並且還差得很遠,此部分為不實。
(3)人工智能不會很快取代人類內容創作者,主要是因為它缺乏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當代人工智能只能從它已經學習到的資源中生成文本,除非我們人類首先提供,否則無法創造新的想法或數據。人工智慧仍讓有遙遠的路要走,這是目前科學家的主流共識,要說是《我們是最後一代》是非常少數的想法。
(4)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問Microsoft人工智慧New Bing,得到的回答是: 《您好,這是Bing。我們不會是「最後 一代」,因為人工智慧(Al)只是一種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學習和解決問題。ChatGpT、MidJourney、 DALL·E等AI技術都是由人類設計和開發的,它們的目的是讓人類的生活更豐富和有趣 。AI對人類的影響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如果我們能夠合理地規範和監督它,那麼它將會是一種正面的力量 》

資料佐證

[1]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專家分享意見
https://delante.co/content-creation-in-ai-era/

Content Creation in AI Era - Will AI Replace Humans? - Delante Blog

AI can create content fast and effective. Should copywriters worry about their jobs? Find out what experts think about the AI-generated content and its future!

https://delante.co/content-creation-in-ai-era/
CHOU-WEI HSU 認為 含有正確訊息
引用自 CHOU-WEI HSU 查核回應
本文出處來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隨著ChatGPT、MidJourney、DALL·E等人工智慧高速發展,我們將會是「最後一代」

林宜敬 2023/02/06

資料佐證

本文經林宜敬授權轉載

https://www-thenewslens-com.cdn.ampproject.org/v/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180498?amp_gsa=1&amp_js_v=a9&usqp=mq331AQKKAFQArABIIACAw==#ampshare=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0498
Lin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絕大部分著名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學習技能時要人教,同時需要使用到極龐大的資料庫,並且得在超級電腦上執行。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3126

從能量效率的觀點,告訴你為何人工智慧無法掌控世界——《眼見為憑》

人腦與大腦誰比較聰明?電影中常常有人工智慧掌控世界的題材,但是在學習層面,目前為止最佳的人工智能卻比不上四歲小孩。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3126
1 則回應被作者自行刪除。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