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灣的政治亂象的前因是來自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割讓台灣和澎湖群島給日本.
(共5集)
歷史還原紀錄片

台灣從此被日本佔據了半個世紀之久:
而當時台灣同胞拒絕日本佔領,所引發的1895年乙未戰爭,當年反抗的義軍官兵陣亡了1萬4千多人,受牽連被屠殺的平民最少有十萬人以上,而後來日本佔領的前期21年中,日軍更在陸續鎮壓臺胞抵抗時,以平亂之名屠殺了近50萬的台灣同胞!
 
乙未戰爭是發生在台灣史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當時不分來中國大陸各省和台灣本地的官民,幾乎是全民參與,其中以客家族群作戰死傷最為慘烈。
 
這就是為何要製作1895乙未戰爭節目的宗旨,借用現代化多媒體的製作方式,將這一段國民黨弄不清楚?民進黨有意遺忘?世界各地華人也不知道的歷史,運用網路可以隨時、隨地、隨選的三大特點,擴大傳播範圍至世界各地,不受傳統紙本或廣播電視的局限性。還原歷史真相,讓所有關心台灣前途的人們記取教訓,不必也不用再挑撥仇恨,製造族群衝突。
在台灣連上Wi-Fi,牆就以看我們制作的頻,目前央視7號頻道正在談版中,可以先睹為快: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影片連結網址:
 
第1集:甲午馬關條約到台灣乙未戰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vbcSM5SVw
 
第2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yb8qB2nj4&t=559s
 
第3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hNmq-m2NZc&t=803s
 
第4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J8XVtHtNM&t=3s
 
第5集:https://youtu.be/-fOpolQ4Ahg
 
尚有5集,正在製作和募款中,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 第一集 日軍澳底登陸

發佈日期:2017年6月25日 今天台灣的政治亂象的前因是來自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被迫割讓台灣和澎湖群島給日本,台灣從此被日本佔據了半個世紀之久;而當時台灣同胞拒絕日本佔領,所引發的1895年乙未戰爭,當年反抗的義軍官兵陣亡了1萬4千多人,受牽連被屠殺的平民最少有十萬人以上,而後來日本佔領的前期21年中,日軍更在陸續鎮壓台胞抵抗時,以平亂之名屠殺了近50萬的台灣同胞! 乙未戰爭是發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vbcSM5SVw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 第二集瑞芳之戰

1895年5月31日新任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從澳底海灘上岸之後,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東武天皇)就日後攻台之對策進行說明,約定6月3日佔領基隆,以確定兵站基地。於是,北白川宮師團長擬定和常備艦隊對基隆海陸合擊之方法,以攻下基隆。 由於,從上陸地至頂雙溪(今新北雙溪)、三貂嶺的路況不佳,隨即下達更改部署之命令,即非必要直接戰鬥之人馬、物件現地停止,把野砲換成山砲,輸卒軍夫之負擔量減卻四分之一;只把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yb8qB2nj4&t=559s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 第三集 台北城淪陷

很多人大概都以為1895年6月7日上午是辜顯榮打開台北城北門歡迎日軍進城的? 反而不清楚日軍是如何攻下北門, 讓部隊順利入城的? 在第三集 台北城淪陷影片中,我們會細說這段被人們誤解的台灣抗日史,其實另有其人協助日軍攻城! 可能大部分軍事迷都不清楚,在乙未戰爭中,抗日義軍和日本軍都先後首次使用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所建設的電報通訊及指揮,也用鐵路運輸兵員和武器裝備,這也形成數十年後,日軍在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hNmq-m2NZc&t=803s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第4集:三角湧之戰

每當大家經過新北市三峽區台北大學時,是否知道這里是1895年7月13日隆恩埔戰役的古戰場?! 後來因為大漢溪改道,當年的隆恩河已不復見,今天大漢溪左側的尖山堆就是當初日軍和義勇軍互相爭奪的重要制高點,大漢溪也是當年日軍運糧船隊的必經水道。 日軍運糧隊則於7月13日拂曉從三角湧街(今天的新北市三峽區)出發,到隆恩河的清水港時船隊暫時停靠,因天氣酷熱日軍官兵紛紛下水沖涼,此時埋伏在兩岸的800名抗日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J8XVtHtNM&t=3s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第五集平鎮之戰

1895乙未戰爭是台灣史上最激烈的抗日戰爭,素有硬頸傳統的客家族群,是當時作戰力最為強勁的隊伍。桃園地區曾發生四場戰役(平鎮之役、大湳尾之役、龍潭陂之役、大嵙崁之役),平鎮之戰是其中之一。 1895年6月桃仔園、中壢、大湖口一帶約200多名客家鄉親組織義民軍,在胡嘉猷率領下利用地利優勢,對上千名的日軍步兵、工兵和砲兵部隊進行伏擊;7 月中旬,胡嘉猷率義民軍又在龍潭陂和日軍決戰。在胡嘉猷率殘軍撤退

https://youtu.be/-fOpolQ4Ahg
近 31 日
6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4000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4000 查核回應
甲午戰爭、馬關條約、抗日運動等是臺灣史一部分,過去歷史影響未來發展是必然,但臺灣政治現況除日本殖民歷史外,尚有清朝滅亡至戰後時期歷史因素影響。

不同意見出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折叠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本条目中立性有争议。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2013年4月30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88%B0%E5%BE%8C%E6%99%82%E6%9C%9F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