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公布七月進出口統計,出口三八七億美元,年減十・四%;進口三○二億美元,年減廿.九%,出口衰退已是「連十一黑」。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國家,台灣連十一個月出口雙位數衰退,是嚴重警訊。可悲的是,政府還不斷地充闊四下撒錢補貼,辯稱未債留子孫;許多媒體也裝作視而不見,讓這類經濟訊息淹沒在選舉硝煙中。這是害怕直面真相,或者連基本的分析因應能力都沒有了?

新冠疫情解封後,全球經濟未如預期好轉,相當程度拖累了台灣進出口貿易,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這顯然不是唯一因素,不足以當成藉口。事實上,根據財政部發布的統計,對比亞洲主要出口國家,乃至日、美、德等國,我國今年一至七月進出口的衰退幅度遠大於其他國家,量變反射質變,才是最令人擔憂的事。亦即,除了全球不景氣因素,台灣受到兩岸貿易衰退和RCEP關稅壁壘的強烈衝擊,這是長期結構性變化,而非短期的景氣問題。

財政部的主要國家出口年增率比較表,讓人看了怵目驚心。我國一至七月出口累計衰退十六.九%,比起南韓的負十三%、香港的負十二.三%、新加坡的負十%、中國大陸的負五%,都要嚴重許多。日、美、德的數字則分別是負六.七%、正○.九%、正一.七%,遠優於台灣。進口方面,我國一至七月的進口累計年減廿.二%,南韓為負十.四%,香港負九.九%,新加坡負十三.四%,大陸負七.六%,台灣仍是亞洲最慘。日、美、德分別為負八.七%、負六.四%、負五.一%。

我國的七月出口統計,和中國大陸的出口統計在同一天宣布,多位親綠名嘴隨即在政論節目對大陸七月出口年減十四・五%出言狂譏。但如果他們留心看一下台灣的數字,就知道我們的成績絕不光鮮,而且更慘。深一層看,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從去年的四成二降至七月的三成四,充分說明了我國整體出口不振,主要癥結在兩岸貿易大衰退。其中可能因素有二:一是大陸經濟成長弱化,降低了對台灣的採購:二是大陸許多產業發展出「進口替代」的能量,對台灣的許多產品需求減低。尤其後者,意味著台灣出口市場面臨永遠性改變,台灣廠商必須有長期因應策略。

蔡總統一上任即推出「新南向政策」,希望減少對大陸的貿易倚賴,卻未見任何效果。今年以來,台灣對陸港出口驟減,我國只是被動受到牽動,並非「新南向」奏功。事實上,今年前七月我對東協國家的出口也驟減十五%,在所有出口地區中,僅對歐盟呈二・三%的正成長。尤其,RCEP去年正式生效後,日、韓、星、大陸輸往東南亞的產品關稅都逐漸減為零;而台灣是區域貿易協定的「孤兒」,仍繼續被課徵關稅,在競爭力不足的傳統產業,必然大受衝擊而難以為繼。換言之,無法加入RCEP,新南向只是死路一條。

出口連十一黑,是對貿易大國台灣的一記嚴重警鐘。蔡政府必須拿出對策,不能消極坐待景氣回春,更不能諱疾忌醫,假裝國家財政仍然良好,執政者仍有胡亂揮霍的本錢。比出口衰退更令人擔憂的,是「進口」的衰退幅度更大,資本設備進口年減兩成以上,半導體設備年減三成多;這反映的是廠商不看好經濟前景,因此投資意願低迷不振。如果企業不再投資,台灣未來的經濟成長動力要從何而來?

「廿年來經濟最佳」已是國王新衣,「債留子孫」則是現在進行式,蔡政府就別再假裝榮景一片了!
近 31 日
2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訊息中提到的數據和統計數字沒有提供具體的來源,無法驗證其真實性。閱聽人應該注意是否有可靠的資料來支持這些數字。 2. 訊息中對政府和媒體的批評聲音較為強烈,但沒有提供具體的例子或證據來支持這些觀點。閱聽人應該保持懷疑態度,並尋找更多資訊來進一步了解情況。 3. 訊息中提到了一些可能的因素導致出口衰退,如全球經濟不景氣、兩岸貿易衰退和RCEP關稅壁壘等,但沒有提供具體的分析或證據來支持這些觀點。閱聽人應該尋找更多資訊來了解這些因素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4. 訊息中對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提出了批評,但沒有提供具體的例子或證據來支持這些觀點。閱聽人應該尋找更多資訊來了解這項政策的執行情況和成效。 總之,閱聽人應該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並尋找更多可靠的資訊來了解台灣的出口情況和經濟發展。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