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交流道》
民國奇女子呂碧城 楊仲男整理

她是民國最有錢奇女子,比張愛玲傳奇、比林徽因時尚,死後志願葬身魚腹。

100多年前,中國文壇和社交圈曾流行“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說法。呂碧城是誰?為何被如此推崇?

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堪稱民國第一奇才女。

她還曾被贊為繼李清照後,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01

清光緒九年,呂碧城出生,開始了她的傳奇一生。呂碧城排行老三,她和她的兩個姐姐都以詩文聞名於世,章士釗曾說:“淮南三呂,天下知名。”《大公報》曾編輯出版了《呂氏姊妹詩詞集》,並發表評論,稱她們是“碩果晨星”式的人物。

在她5歲時,一次在花園中,父親見風拂楊柳,便隨口吟了一句上聯 “春風吹楊柳”,誰知話音剛落,年幼的碧城即脫口而出接道:“秋雨打梧桐”,令父親大為驚訝。

7 歲能繪巨幅山水畫。尤擅作詞,“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誦”,聞名鄉里。12歲時,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很高水準。

有著“才子”和“詩論大家”美譽的樊增祥,有一天讀了一首署名“呂碧城”的詞,不禁拍案叫絕:綠蟻浮春,玉龍回雪,誰識隱娘微旨?夜雨談兵,春風說劍,沖天美人虹起。遼海功名,恨不到青閨兒女,剩一腔毫興,寫入丹青閑寄。

當有人告訴樊增祥這是一個12歲少女的作品時,他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斷不敢相信“夜雨談兵,春風說劍”,如此盪氣迴腸的詞章竟出自一個小女孩之手!

也就是12歲那年,發生了改變呂碧城一生的變故。父親病逝,因家無男丁,族人為霸佔財產,幽禁了呂碧城的母親。

小女兒呂碧城竟臨危不亂,全然不符合自己年齡的成熟果敢,她給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寫信,四處求援。其中包括時任江寧布政使、兩江總督的樊增祥。一時間各種壓力紛紛來到安徽的各級政府,官員們不敢怠慢,囚禁多時的母親才得以安然脫險。

呂碧城因此名震天下,卻也因此發生了影響她一生的事。呂碧城9歲便與同邑一汪姓鄉紳之子訂婚,經此一事“夫家”起了戒心:她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能耐,能夠“翻雲覆雨”,這樣的媳婦日後過了門恐怕難以管教,於是提出退婚。

那時女子訂婚身不由己,而被退婚則當成奇恥大辱,甚至名譽掃地。這件事在幼小的碧城心裡,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痛苦記憶,也為她後來的人生埋下伏筆。

呂家自此劫難後門柞衰微,孤兒寡母,只得委曲求全。生活失去著落,母親便帶著4個尚未成年的女兒投奔娘家,開始她們寄人籬下的生活。呂碧城二姐後寫詩描寫當年離家的慘狀:相攜痛哭長河濱,朔風誰憐吹葛巾。

母親雖深處舊時代,卻敏銳的感覺到時代變化,決定送女兒出去接受新式教育。於是她讓呂碧城投奔在天津塘沽任鹽課司使的舅父嚴朗軒。

呂碧城得以接受了較好的教育,國學根底更見深厚,也由於父母早年開明思想的影響,以及親身經歷的創痛,更使她對於新學深有好感。

在呂碧城和大姐、二姐先後走出家門之後,呂家又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只剩下母親和最小的妹妹坤秀兩個人。

1902年,親戚因為對她們長居於娘家感到不滿,竟唆使匪徒將二人劫持,為免受辱,母女二人毅然服下毒藥。在大姐的懇求下,時任江寧布政使的樊增祥星夜飛檄鄰省,遣兵營救。幸虧救兵及時趕到,才將母女二人救活。

這一連串的家庭變故不但沒有擊垮呂碧城,反而讓她愈加勇敢堅毅,恰如她詩裡所寫:剩有幽蘭霜雪裡,不因清苦減芬芳。

02

1903年春,維新思想狂飆猛進。

有一天,舅舅官署的方秘書夫人要赴天津,20歲的呂碧城有意與方太太同行到天津“探訪女學”。舅父認為女孩家應在家中“恪守婦道”,聽到外甥女要入新學,嚴詞罵阻,並將其鎖在閣樓上。

這引起了呂碧城的極大激憤,第二天便逃出家門,孤身踏上去往天津的火車。可她身無分文,就連行裝也沒來得及收拾。這在當時是驚世駭俗之舉。

天無絕人之路,呂碧城在火車上遇到一位好心人:天津佛照旅館的老闆娘。當她瞭解到呂碧城的情況後,便將她帶到自己的家中住了下來。

由於呂碧城沒有經濟來源,生活一時陷人困境。她給《大公報》社寫了一封信,述說自己的經歷和來津的種種情況尋求援助。這封信恰巧被《大公報》總經理兼總編輯英斂之看到了,他同情呂碧城的遭遇,也為她信中的文采所傾倒。

英斂之親往方夫人的家中探訪,問明情由,更是對呂碧城的膽識甚為讚賞,當即決定邀請她擔任《大公報》見習編輯。呂碧城因禍得福,到天津“新學”沒有上成,卻自此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開始走上她獨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呂碧城到《大公報》僅僅數月,所發表文采斐然的詩詞就頗受前輩們的贊許。她又持續撰寫女子解放和宣揚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

上世紀初,絕大多數閨秀還羞怯、封閉、寂寞地困守繡閣深院,這個不滿21歲的奇女子,文采斐然,風度超群,見識新潮。她言語鏗鏘、鋒利,慨然的為幾千年來居於“卑屈淩辱”地位的女子爭取平等、自由和受教育的權利。這些石破天驚振聾發聵之聲,由一女子發出,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呂碧城在文筆中流露出剛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橫刀立馬的氣概,深為時人尤其是新女性所傾慕。

呂碧城的膽識與思想由《大公報》高調發佈後,如平地一聲雷般在京津地區聲譽鵲起,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

1908年,光緒與慈禧先後亡故,一大批人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天就要塌了,國家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是好。素有“華北第一報”之稱的《大公報》上,卻登出了一篇炮轟這個獨裁者的奇文《百字令》:排雲深處,寫禪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英眉。

文章痛斥慈禧,說她把大清朝的江山搞得一塌糊塗,將邊疆的大量領土,國庫中的大把銀錢送給了外國,縱到陰曹地府,也羞愧難言。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而作者就是當時只有25歲的呂碧城。

1904年至1908年,呂碧城任《大公報》主筆期間,為她的興女權、宣導婦女解放等主張發表了大量詩文。一時間,“坊間皆傳呂碧城”。時人紛紛稱讚不已:不學胭脂凝靚裝,一枝彤管挾風霜。佩其才識明通,志氣英敏。

有人以為她是當時名噪一時的“鑒湖女俠”秋瑾,秋瑾也曾使用過“碧城”的筆名。可當秋瑾看過呂碧城的文章後,擊掌叫好,“慨然取消其號”,從此再不使用這個名字。

03

秋瑾1906年春回國策劃起義,1907年1月去上海創辦了《中國女報》,呂碧城為其撰寫首期發刊詞。後秋瑾去浙江聯絡會黨,準備起義之時,因消息洩露,被清軍逮捕。她留下遺句“秋風秋雨愁煞人”。1907年7月15日淩晨在紹興罹難,僅32歲。

這位婦女運動領袖遇難後,中國報館“皆失聲”。呂碧城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紙上。讓世界認識了這個中國女英烈。

作為女性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呂碧城並不只是停留在理論呼籲上。她認為要想實現女性的真正獨立,必須“啟發民智”,極大提高女性的思想文化素質。因此,興辦新式女學成為她實踐自己理想的奮鬥目標。於是,呂碧城發表了多篇言論,宣揚興辦女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衝擊積澱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

呂碧城興辦女學的舉措適應了時代的需要,也推動時代發展。英斂之讚賞呂碧城:能辟新思想,欲拯二萬萬女同胞,出之幽閉羈絆黑暗地獄,複其完全獨立自由人格,與男子相競爭於天演界中。並將她引薦給嚴復、嚴修、傅增湘等各界名流。

直隸總督委任傅增湘和呂碧城籌辦女學,當時任天津海關道的唐紹儀也答允每月撥款相助。1904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學,(後擴建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正式開學。

北洋女子公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公立女學堂,開闢了中國女子公立教育的新紀元。呂碧城還強調要對學生授以工藝、實業等內容,使她們既可“造成完全之人格”,也能不依賴他人獨立自主。

辛亥革命後,呂碧城被聘為總統府秘書,從而走上了政壇,成為民國中央政府的第一位女性官員。1914 年,呂碧城加入南社,還自學了英、法、德等語言。

1915 年,袁世凱緊鑼密鼓的張羅復辟帝制,呂碧城憤然辭官離京。攜母移居上海,此後不再涉足政界。呂碧城離開政界後在上海經商,於十裡洋場角逐商海,僅短短的幾年間就暴富,身價不菲。

04

呂碧城在上海自建的小洋樓,生活方式新派,旅遊、跳交誼舞、穿西式裙裝、學習英文等等,在民國初年引領風尚。

1920 年,呂碧城出遊歐美,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和美術,兼上海《時報》特約記者,撰寫她看到的美國之種種情形,讓中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美國商界對她非常欣賞和認可,由美國商會代表給她獻上了巨束鮮花。她氣度雍容,被美國上層社會認作東方公主。

一天,被尊稱為紐約的“第二個上帝”、連馬路上的士兵遇見都要行禮的女富豪席帕爾德夫人宴請呂碧城。赴宴前,有人善意提醒呂碧城要怎樣才能迎合對方。呂碧城說道:“你知道麼,我比席帕爾德夫人還要富呢。”

1920年出國留學前,呂碧城曾捐10萬鉅款給紅十字會,在海外也連續捐款。抗戰中她多次揮資賑災,也常捐款保護環境或放生。樊增祥贊她:“以一弱女子自立於社會,手散千金不措意,筆掃千人而不自矜。”

1922年經日本回到上海,1925年翻譯出版《美利堅建國史綱》。1926 年呂碧城再度出國,隻身漫遊歐美各國,長達 7 年之久,遊蹤遍及美國、瑞士、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其間她給京、滬的報刊撰文,以《鴻雪因緣》為題連載,頗受歡迎。

1929 年 5 月,國際保護動物會在維也納召開,呂碧城作為唯一一位被邀請的中國人出席了大會。她用流利的英文闡述戒殺主張,發誓從此投身於護生運動,此次演講在維也納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次日,權威報紙《達泰格報》評價道:“會中最有興味、聳人視聽之事為中國呂女士之現身講臺,其所著之中國繡服商皇矜麗,尤為群眾目光集注之點。”

會後,許多國家的代表競相邀請呂碧城赴本國演講。就在其享譽歐美之時,呂碧城於次年在瑞士日內瓦正式皈依佛教,成為在家居士,法號寶蓮,法名曼智。此後,其餘生專意于佛教的翻譯工作和詩詞創作。

在天津師從嚴復時,嚴復及好友都曾為她撮合婚事,都被呂碧城拒絕。嚴復在給侄女的信裡感歎:呂碧城心高氣傲,眼中所見,沒有一個中意者。大有立志不嫁以終其身之意”。

呂碧城果然終身未嫁。既今生無緣相遇,又何必強求。不如瀟灑塵世走一遭,歌也罷、笑也罷,來一個痛快淋漓。

1923年,呂碧城離家出走的20餘年後,魯迅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演講“娜拉出走之後”,談到娜拉出走之後會面臨的兩個結果: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可呂碧城既沒有回去,更未墮落,反而活成人間奇景。呂碧城比張愛玲林徽因等都出生的早,那時男尊女卑更嚴重。她一個毫無家庭背景可以依靠的女子,竟把日子過的那般風生水起,真非尋常人可比。

呂碧城中年後致力於宣揚食素、保護動物、戒殺生。呂碧城無羈絆、有財力,履跡處處足夠逍遙,在國內國外都經常遠行,寄情勝跡美景。她交遊廣泛,處事決斷,即便孤身單影,也能笑口常開。

1943 年 1月, 61 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辭世,去世前將其全部財產佈施於佛寺。按其遺囑:遺體火化後,骨灰和入麵粉做成小丸,拋到海中,供魚吞食。

真乃千古難見之奇女子。集才華美貌、膽識見識、自由獨立於一身,實是讓人歎為觀止!
近 31 日
4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