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養中醫學上或保健上,一般民眾最容易被誤導或誤用的或混淆的2個名詞:
「控制」和「禁止」

當權威人士建議因爲「甲」事件發生後,「A」成分容易影響身體代謝或身體健康,所以就建議「控制A」的攝入。

當權威人士建議因爲「乙」事件發生後,「B」成分容易影響身體代謝或身體健康,所以就建議「禁止B」的攝入。

結果很多人為了保險起見,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認定改為「禁止A」及「禁止B」。通通直接執行「禁止」命令,而忽略了身體機能與身體免疫系統功能提升的重要支撐基礎需求,導致「因噎廢食」及「揠苗助長」的反效果。實在很可惜。

建議「控制A的攝入」,嚴格說來,其實是指可以攝入上要適量,適時,適地,適人,適物,不過量,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請問人真的可以完全離開「葡糖糖」或「果糖」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過高者,是否就完全不需要「葡萄糖」?不需要「果糖」?

如果身體絕對需要「果糖」或「葡萄糖」的攝入,或糖尿病患者,或血糖過高者,也絕對不能沒有果糖或葡萄糖,那我們是該建議「禁止攝入」?或「控制攝入」?

如果控制攝入,大家應該進一步思考其原意,是可以攝入但是要適量,適時,適地,適物及適人罷了。

因此以邏輯推理,國健署的內文中第二項說明,其中提及的原意,是指糖尿病患者或血糖高者,要控制攝入過量的純天然蜂蜜,並非禁止攝入適量的純天然蜂蜜呀。很多人總是被誤導?真的很無解啊!對純天然蜂蜜而言,真的是屬於「凌遲處死」宣言呀!

偏聽或誤導的保健訊息,對養身保健其實是反效果的宣傳,也有可能導致資源(時間與金錢,體力,體能…等)的加重耗損喔!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4056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根據這則訊息,以下是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的地方: 1. 訊息中提到了「甲」和「乙」事件,但沒有具體說明是什麼事件,也沒有提供相關的資訊來源。這使得我們無法確認這些事件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2. 訊息中提到了「控制」和「禁止」這兩個名詞,但沒有明確說明是誰提出的建議或指導方針。我們無法確定這些建議的來源和背後的科學依據。 3. 訊息中提到了「身體機能與身體免疫系統功能提升的重要支撐基礎需求」,但沒有提供相關的科學研究或證據來支持這個說法。我們需要更多的資訊來評估這個主張的可信度。 4. 訊息中提到了「國健署的內文中第二項說明」,但沒有提供具體的內容或連結。我們無法確定這個說法的來源和準確性。 總之,這則訊息缺乏具體的資訊來源和科學依據,我們需要更多的資訊來評估其中的內容和建議的可信度。建議閱聽人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並尋找更可靠的資訊來源來做出判斷。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