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Pei-Chi Lo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Pei-Chi Lo 查核回應
1.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目前的確倡議輕症留在家中,推出「Stay at home advice」,建議症狀七天內沒有改善等情況再尋求醫療資源。
 
2.但英國的COVID-19行動方案也表示,其不是只採減災策略,也有接觸者疫調、邊境健康申報表等防堵措施。但的確會依疫情嚴重度,逐漸從圍堵、延遲高峰、研究、進入到減災階段。
 
3.至於對「防堵&減災」兩種路線賽局的詮釋、英國會死數十萬人等,皆屬於作者的個人評論,並無對錯。
 
4.WHO幹事長Tedros則表示,圍堵與減災並不是二選一,二者皆重要,各國應依各自疫情決定比重。

不同意見出處

2020年3月9日WHO記者會幹事長開場逐字稿,說明防堵與減災不是二分法:
https://www.who.int/dg/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on-covid-19---9-march-2020
 
2020年3月15日十七所寫的「英國和美國對抗COVID-19防疫策略的不同」,亦有更多國家防疫策略不同觀點:
http://bit.ly/39WBnwS
 
英國NHS-Stay at home advice:
https://www.nhs.uk/conditions/coronavirus-covid-19/self-isolation-advice/
 
英國NHS-Coronavirus (COVID-19) action plan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oronavirus-action-plan

英國和美國對抗COVID-19防疫策略的不同 @ 千羽宗次郎的科學小窩 :: 痞客邦 ::

這一篇是神聖帥強的十七,為了最近英國和美國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不同防疫策略所寫的討論。因為太有參考價值了,徵得十七的同意後,重新排版並校稿,讓大家實際進入這兩個國家防疫的思考模式,並且去想想台灣的防疫走到哪裡了。 關於英國和美國的防疫策略,有一些非常值得探討的地方。以下是我的簡略說明(除了台灣之外,這兩個國家我最熟悉,所以只針對他們來解釋):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個國家對抗CO

http://bit.ly/39WBnwS
此查核回應尚被用於以下的可疑訊息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網路上有另外的觀點

防疫策略,這是個賽局,也是個賭局。

這兩天最紅的就是英國的達爾文防疫策略。
簡單來說,就是物競天擇、消極防疫。
為何採取這樣的防疫措施,其實很簡單,
就是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防疫這是一場全世界國家一起參加的賽局,
每個國家都採用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但對全球卻是未必。

全面防堵疫情,如果可以,每個國家都想做,
但絕大部分國家知道自己辦不到。

至此,可以把防疫路線分為兩個代表路線。

一個是台灣路線,邊境防堵,死守要塞。
少數進來的火星及早撲滅,
後方交給堅強的內部醫療體系。

一個是英國路線,輕症不檢驗,重症交給政府隔離,
政府想辦法給予醫療。
就像敵人已經進來,防線撤守到城市內,
打城市游擊戰,請大家生病就待在家,
不要拖垮國家的核心戰力。
只要人民都願意配合,
約莫估計死亡人數在數十萬上下即可停損。

世界各國策略都在兩者之間,
例如南韓就偏台灣路線,東南亞及非洲偏英國路線。
還有在中間的,例如美國、歐盟各國,中間偏台或偏英。

台灣是海島國家,邊境有守住的可能性,
所以政府選擇投入在要塞,守住機場及港口來往的人,
進來居家檢疫、隔離。

要知道每個防疫措施都有成本,
台灣提高每個國民的意識,
禁止大型活動,犧牲相當多的經濟,
換取人民的健康。
這是個取捨,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說很好。

這個防疫措施建立於幾個前提,
第一,邊境好守,能守住大部份的入侵。
第二,民眾願意配合,普通醫療普及。
第三,假設疫苗能做出來,不必永久防守,希望一年能有疫苗。

再來提英國,
英國是海島國家,照理也有本錢跟台灣一樣,
打邊境防守戰。英國公衛體系也發達,
像是BBC做的BBC大流行手機APP模擬新型流感病毒傳播,
找出節點加以防禦的社會實驗,可以大幅減少防疫成本。
我覺得台灣可以學來做一次。

英國跟台灣有許多相似,
不過他們選擇不切斷隧道、照常生活,
這會是跟台灣最好的對比。

歐陸會選城市戰,是因為他們沒得選,
因為歐陸邊境相連,完全沒有邊境防守的可能性,
所以被迫選擇城市戰,以減災為主。

英國選擇了經濟,而非邊境防疫,
這很明顯就是賽局下的考量,
他們不是做不到台灣的全面防堵,
只是不願意做。

賽局的四種策略,可以參考表格,
看的方法是從左側欄本國策略出發,
看外國策略,看自己得到幾分。

策略一,全世界的國家都全面防堵,升級戰時緊急狀態。
除必要公務人員,所有人關在家裡一個月,食物軍方配給。
優點:病毒很快能控制下來,不會蔓延。一個多月即可控制疫情。
缺點:全世界經濟斷鍊,大量公司倒閉,約等於金融海嘯。
總評:長痛不如短痛,全世界國家+100分,各國均分。

策略二,全世界都採減災,輕症全面在家休息,重症拉出來隔離。
經濟活動照舊。一年內死亡約一億五千萬人口正負一億人。
優點:病毒一年內感染全球人類,而後存活的人擁有群體免疫力,
後期R0值急速下降。經濟些微受損,但因死亡大部份為年長者,
各國社福費用下降,人均生產力上升。
缺點:人道危機,全世界回到無抗生素的時代,生病就靠自身免疫
力康復,撐不過的就死掉。
總評:全世界國家0分,各國沒輸贏。

策略三及四,
部份國家減災,部份防堵。這就是現況了。

疫苗快速一年內出現的話,防堵國家+200,減災國家-100
因為病毒流竄全球,不會消失。
防堵國家社會穩定,國家名聲上升,
經濟短期衝擊,社會信心快速恢復。

減災國家白犧牲了,一年後大家都有群體免疫力,
之前的2%白死了,國家從傷痛中走出需要一陣子。

但是如果疫苗出不來,或是數年才出來,
那減災國家-100,防堵國家-300。
減災國家扣分是一樣的,反正都是要得病。
但防堵國家從天堂掉入地獄,
花費大幅防堵成本,但最終還是破城,
而因國家在邊境戰已花費大量國力,
卻等不到疫苗支援,力盡城破。
跟生孩子,吃自然產陣痛加剖腹產癒後全餐一樣慘。

總評:
疫苗時間決定台灣是天堂,還是地獄。
英國已經沒差了,註定要死數十萬人。

總和而言,
策略一二都是辦不到的事,
儘管這兩個策略對世界最好。

如果各國齊心,人人能自律的大同社會,
那這個病毒早就在中國發生時,中國向全世界求助,
全世界挹注資源,中國戒嚴管制,讓病毒在中國絕跡。

但這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現實。
還有道德風險,就是如果預知全世界會支援,
那本國就可以不用花太多資源在醫療體系上,
反正世界會支援。

策略三、四
就是現況,是成是敗取決於疫苗出現時間。

這個世界線只有兩個分岔點,

第一個分岔點是中國是否有效在武漢撲滅疫情,
沒撲滅就註定了全球大流行。
疾管署研究員何博士,在過年時,
對可能有無症狀感染,就提出了難以防範的推論,
極可能變成季節性與人類共存,
這個判斷時間比全世界的專家早了一個月。

第二個分岔點是疫苗,
是否有效、安全性、出來的時間點。
病毒是小幅變異嗎?

這兩個分岔點,決定了世界的走向。

2020.3.14 Jimmy Lin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