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volunteer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volunteer 查核回應
1. 這是對陳培哲接受新聞媒體採訪報導之節錄,並非陳培哲親自寫的文章。其中,不乏斷章取義之處,例如,把專訪文章中的「5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會議討論以免疫橋接(Immuno bridging)取代傳統三期臨床試驗的議題,也就是官方公布一個抗體標準,符合這個標準的疫苗就可以不經過第三期臨床試驗。但會議並未做出結論。」「美國、歐盟都不同意,只有英國、南韓想嘗試。」等訊息刪除,有誤導讀者之嫌。
2. 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提出免疫橋接研究(Immuno bridging study)取代傳統三期臨床試驗的可能,可望成為國產疫苗是否夠通過緊急使用授權的依據。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兩家國產疫苗是否能夠通過緊急使用授權,仍然要召開專家會議審視數據後才能決定,現在什麼數據都還沒出爐,不便說明太多,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WHO是否通過免疫橋接研究可取代傳統第三期,兩家國產疫苗都確定會在海外進行臨床試驗,到疫情嚴重地區看疫苗實際保護力。

不同意見出處

[1]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740414
[2]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602000375-260102

催生新疫苗 世衛擬提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臨床 - 焦點要聞

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昨天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提出免疫橋接研究(Immuno bridging study)取代傳統三期臨床試驗的可能,可望成為國產疫苗是否夠通過緊急使用授權的依據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602000375-260102
此查核回應尚被用於以下的可疑訊息

陳培哲院士:
我之前挺小英,也挺陳水扁,當年挺陳水扁,但所有政黨一上台一定是腐化的,所以我現在的原則一定是支持在野黨。我不挺藍,不挺綠,只挺民主。

1. 蛋白質次單位不是不好,只是太慢
太慢就不符合現在緊急狀況需要。但政府3個疫苗補助都是給做蛋白質次單位的廠商,這是沒有風險評估造成的決策錯誤。
——-民進黨政府在科學決策裡有沒有真正的專家。

2. 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如果篩檢出新冠肺炎患者,立刻打新冠單株抗體,可以減少5到6成死亡率。這我很早就講過了。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你就知道我的挫折有多深。

50多次會議中提出的意見沒有一件他們去做,只有我很早就提出的單株抗體最近才開始做。(這個藥只有在感染初期使用才能阻斷病毒)
這代表這個指揮中心的科學判斷與能力不足。

3. 疫情指揮中心不夠科學專業
關於「核酸檢測方式」,美國食藥局(FDA)有一套檢測系統,但台灣的疾管局(CDC)卻自己弄另外一套,沒自動化、量能少又不凖,專家建議應採FDA的系統,但指揮中心根本不聽。
中國廣州疫情爆發,1000多萬人1個禮拜做完採檢,用我們手動方式要做到哪一年?

4. 「三期才可給EUA」擴大可近性是應急選項
「擴大可近性」(expanded access),這是美國FDA和世衛(WHO)准許方式。

波拉疫情期間曾經以這種方式在非洲施打。如果要打通過二期的國產疫苗的民眾可以用這種方式,但這不同於授予EUA,「國產疫苗如果第二期效果不錯,第三期臨床一定要做下去,第三期期中分析出來才可以給EUA。」
免疫橋接是針對已做了很多年、非常成熟的疫苗,要累積很多案例才能找到可靠的閾值(臨界值,threshold),不可能短期可以出現的。

5. 「難以樂觀的疫情前景」
管制嚴格傳染率就降、放鬆就上升。「我們的情形可能和日、韓差不多,而日、韓已經過4波起伏了,只有等到大量打疫苗才會控制。」

6. 還有希望
立法院應推動新冠疫苗緊急輸入辦法,只要符合COVAX核准使用的疫苗,在最低規範下就可引入,「科學是普世的,我們很多原料藥是從中國、印度來的。政府的決策不是根據科學而是根據政治。」
此回應已被原作者刪除。1 other reply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