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Lopi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Lopi 查核回應
以下是一些不同的意見,以供參考。
(1)烏克蘭問題的源頭來的烏克蘭2019年的國家憲法修正案,把加入歐盟和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明定於基本法裡面,希望藉由北約同盟聯防,來抵抗俄國威脅。 不料為此引來俄國在烏克蘭還沒有加入北約聯防以前,提早動手,以防止北約將來在烏克蘭駐軍和部署飛彈,直接威脅鄰近的莫斯科。參考[1][2]
(2)季辛吉在2014 年曾在華盛頓郵報發文說:烏克蘭應該做蘇歐雙方的橋樑,不可以站在任何一方去對抗另一方。「 if Ukraine is to survive and thrive, it must not be either side’s outpost against the other — it should function as a bridge between them.」參考[3]
(3)在強權邊界部署飛彈 引來的危機也曾發生在1962年甘迺迪時代的古巴危機。先是美國在土耳其部署飛彈瞄準蘇聯,引來赫魯雪夫也計畫在古巴部署飛彈威脅美國,爆發古巴危機。根據後來美國國家解密,當時甘迺迪是避開大多數執行委員會成員,獨自決定承諾秘密撤出土耳其飛彈,以交換蘇聯撤回古巴飛彈部署,並要求蘇聯不得公開此讓步。美國公眾媒體以為赫魯曉夫在美方威脅下退縮,甘迺迪聲望大升。參考[4]
(4)1962年美國甘迺迪總統對蘇聯讓步撤出土耳其飛彈,卻瞞著內部,還要求赫魯雪夫不得透露,否則協議無效,顯示的對外讓步是 對內部政治競爭的極大冒險。但是如果一國領導人沒有甘迺迪總統一樣的睿智去處理這個內政冒險,雙方無法合理妥協,那麼外部戰爭就無法避開了。(烏蘇戰爭亦如是)
(5)戰國時代韓非子在亡徵篇 裏也提到小國可能亡國的徵兆:“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參考[5]

不同意見出處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Ukraine–NATO_relations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1–2022_Russo-Ukrainian_crisis
[3]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henry-kissinger-to-settle-the-ukraine-crisis-start-at-the-end/2014/03/05/46dad868-a496-11e3-8466-d34c451760b9_story.html
[4]https://zh.m.wikipedia.org/wiki/古巴导弹危机#尾聲
[5]https://blog.udn.com/mobile/Horace2007/138573172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