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J J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J J 查核回應
援引自Fed官網說明,使用Google中文翻譯,原文自己到網站看: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faqs/about_14986.htm

誰擁有美聯儲?
聯邦儲備系統不為任何人“擁有”。美聯儲於 1913 年根據《聯邦儲備法》成立,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華盛頓特區的理事會是聯邦政府的一個機構,向國會報告並直接向國會負責。

美聯儲的權力來自國會,國會於 1913 年通過《聯邦儲備法》創建了該系統。這個中央銀行“系統”具有三個重要特徵:(1)中央管理委員會——聯邦儲備委員會;(2) 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分散經營結構;(3) 公私合一。

董事會——由總統任命並由參議院確認——為聯邦儲備系統提供一般指導並監督 12 家儲備銀行。董事會向國會報告並直接向國會負責,但與許多其他公共機構不同,它不是由國會撥款資助的。主席和其他工作人員在國會作證,董事會每年兩次提交一份詳盡的報告——貨幣政策報告——關於最近的經濟發展及其貨幣政策計劃。董事會還公開了該系統獨立審計的財務報表,以及 FOMC 會議的會議記錄。

此外,儘管國會設定了貨幣政策的目標,但董事會——以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制定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關於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決定不需要總統或其他任何人的批准。政府的行政或立法部門。

一些觀察家錯誤地將美聯儲視為私人實體,因為儲備銀行的組織方式類似於私人公司。例如,12 家儲備銀行中的每家都在美國自己的特定地理區域或地區內運營,並且各自獨立成立並擁有自己的董事會。作為聯邦儲備系統成員的商業銀行在其地區的儲備銀行中持有股票。但是,擁有儲備銀行股票與擁有私人公司的股票完全不同。儲備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根據法律,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是系統成員資格的條件。事實上,法律要求儲備銀行將淨收益轉移到美國財政部,

資料佐證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faqs/about_14986.htm
此查核回應尚被用於以下的可疑訊息
文雖長但一定要看完。

最近看到美國政府在印鈔票的新聞。
其實比美國政府更可怕的機構叫(美聯儲)。
在美國有兩個神密機構一.是51區。
2.是 美聯儲
小弟為您簡單整理一下美聯儲是何方神聖。若有興趣可點下方的連結了解更多。
美聯儲隱藏在“政府機構”背后的另一個身份,是一個神秘的私有機構。正如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一書中指出,中國可能沒有幾個經濟學家知道美聯儲其實是一家私有的中央銀行,大多數中國人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在發行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美國政府如果想要得到美元,就必須把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貨幣戰爭》,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頁)
《美國憲法》規定:“國會擁有貨幣的制造和價值規定的權力。
”而1913年通過的所謂《美聯儲法案》,將美國貨幣發行權拱手交給了華爾街金融家族,私人家族竊取了公共權力。 二是具有隱秘性。跨國金融家族通過兩百多年的努力,最終控制了美國,建立了如日本幕府時代的僭主體制,但是手段更加隱蔽。除了金融權力的控制和利用,再有就是對信息權力的控制和應用。美國主流媒體,都是被屈指可數的幾家華爾街金融家族控制,重大事件的報道必然受到幕后操縱者的審查過濾。2011年矛頭指向華爾街金融家族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直到兩個星期以后美國主流媒體才輕描淡寫地有所報道,由此可以窺斑見豹。三是具有世襲性。美國權力的真正核心其實是紐約美聯儲,但是關於美聯儲的相關信息人們知之甚少。美聯儲的權力結構封閉而且內部依靠血緣、姻親世襲,對於美國社會而言,被迫進入金融僭主世襲體制,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框架中,美聯儲不屬於任何一級,不受國會控制的撥款程序支配,經費自理且有大量節余,能夠拒絕聯邦政府審計機構的審計,明顯獨立於行政、立法與司法,因此被稱之為‘無頭的第四部門’,但是它的所有權與服務對象清晰,那就是華爾街、美國的金融資本,是‘第四權力’的集中代表。
而到了2013年10月,美國聯邦債務已經高達17萬億美元,人均負債超過5萬美元,每年付給銀行和債權人的利息總額超過了4500億美元。美聯儲是美國聯邦債務的最大持有者,而不是中國。
1983年,全美的媒體由50家大公司控制,而現在,6家大公司已經控制了超過90%的美國媒體,由此可以判斷,美聯儲的金融僭主世襲體制在美國仍然呈現進一步加強的態勢。
1787年9月17日,美國十三個州的代表在費城會議投票通過憲法草案。而在兩百多年后的2011年9月17日,這個象征美國精神的紀念日,卻爆發了美國民眾抗議1%的金融富豪統治99%普通民眾的“佔領華爾街”運動。這不能不說是對美國制度的莫大諷刺。



2 other reply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