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回應
Pei-Chi Lo 認為 含有錯誤訊息
引用自 Pei-Chi Lo 查核回應
1.原研究僅推測L亞型可能有更高的傳播(transmission)或複製(replication)率,但「並未」如報導所提推測L與S亞型在致病嚴重程度上有差異。
 
2.WHO亦表示,就此研究探討的基因序差異,並未發現與嚴重度有關;就已知的基因序,WHO認為目前此病毒是非常穩定的,並提醒勿超譯單一研究的結果。

資料佐證

2020年3月3日刊在NSR的原研究論文全文: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036/5775463
 
2020年3月5日WHO官方疫情記者會,回應對此研究的評論(見P11~12):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transcripts/who-audio-emergencies-coronavirus-press-conference-final-05mar2020.pdf?sfvrsn=3855ddcd_0
此查核回應尚被用於以下的可疑訊息

新冠病毒演化突變2型!中國科學院:L亞型致病力強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4 小時前
中國科學院期刊「國家科學評論」3日發表文章,指2019冠狀病毒近期產生149個突變點,演化出L亞型和S亞型2種亞型。其中,S型是相對更古老的版本,而L型更具侵略性、致病力更強。

所謂「亞型」指的是病毒因基因(DNA)排序不同,產生蛋白質形式上的變異。

澎湃新聞今天報導,這篇題為「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的論文,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陸劍、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傑。

論文透過對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病毒株已發生149個突變點,且多數是近期產生。病毒已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其中101個突變點屬於這兩個亞型。

論文指出,從比重上看,L亞型更為普遍達到70%,S亞型占30%。這103個樣本顯示,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亞型或S亞型其中一個。但有一例近期有過武漢旅行史的美國患者分離出的病毒株,顯示可能同時感染了L型和S型。但作者表示,目前還無法排除新突變型的可能性。

另外,在這篇研究當中,共有3例台灣樣本,其中2例為L型,1例為S型。

透過與其他冠狀病毒比較,作者發現S型新冠病毒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從而得出S型相對更古老的結論。兩個亞型的區別在於病毒RNA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L亞型是T鹼基(對應亮氨酸,Leu),S亞型是C鹼基(對應絲氨酸,Ser)。

論文認為,根據病毒演變方式推測,L亞型和S亞型的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或許存在較大區別。

論文指出,L亞型在武漢爆發疫情的早期階段更為普遍,發生頻率則在今年1月初後有所下降。作者認為,人為干預可能對L亞型施加了更大的選擇性壓力,如果沒有這些干預,L亞型可能更具侵略性和擴散得更快速。

另一方面,由於選擇壓力相對較弱,在進化上較老且攻擊性較小的S型可能在相對頻率上有所增加。這些發現意味著,目前迫切需要結合基因組數據、流行病學數據和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患者臨床症狀圖表記錄,進行進一步全面研究。

1 other reply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