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臺興革命,民國護臺灣》

今年是臺灣光復75週年;今天是國父誕辰155週年。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臺灣的深厚淵源,1894年國父在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決心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就是因為腐敗的清廷在甲午之戰慘敗給日本。1895年4月清廷簽署《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日本,更使國父決心採取革命行動,當年10月就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

1897年國父命陳少白、楊心如等同志來臺,結合臺北大稻埕茶商吳文秀等成立興中會臺灣分會。國父一生三度來臺,1900年曾在臺北長沙街與臺灣志士共謀惠州起義。1913年8月,「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大總統失敗後,國父於赴日本途中抵臺,秘密會見翁俊明、蔣渭水、羅福星、廖進平等同志,瞭解臺灣詳情。廖進平捐贈六萬日圓,資助活動費用,國父則回贈一瓶威士忌酒作為紀念。1911年329黃花崗之役,羅福星、許贊元兩位志士都是臺灣人,殉難的留日學生林覺民,也是靠板橋實業家林熊徵捐助路費,才能搭船到廣州參加起義。臺灣人出錢出力,犧牲奮鬥,在關鍵的黃花崗之役沒有缺席!

1912年民國成立,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曾向中外記者宣示:「如不能收復臺灣,即無法立於大地之上」。赴南京參加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的羅福星,在戴傳賢引見下晉見國父。戴傳賢回憶,國父告訴羅福星:「不收回臺灣,對不起國人」。自此之後,國父多次在公開演說中強調「臺灣」為「失地」。1936年與1938年,先總統蔣公也曾兩度闡述國父的遺志為「恢復高(麗)臺(灣)、鞏固中華」。

1925年3月12日,國父病逝北京。3月24日,臺灣民眾在臺北舉行一場追悼會,傾盆大雨的夜裡,三千人擠滿會場。國父出殯時,北京大學臺灣同學會的致悼輓聯為「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足見當時臺灣民眾對國父的景仰。

國父投身革命,與「甲午戰敗」、「乙未割台」息息相關;失去臺灣可說是國父革命的起點。如果沒有國父革命,就沒有中華民國誕生;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臺灣光復,也就沒有臺灣今天的民主、自由與繁榮。
近 31 日
31 次瀏覽
本訊息有 1 則查核回應
Ann 認為 含有個人意見
引用自 Ann 查核回應
此篇文章來自馬英九11月12日的Facebook貼文,文中對於孫中山與台灣的關聯,符合國民黨的官方立場與描述。

1. 學者陳立文曾檢索收錄孫中山論著、電函、演講、雜文等的《國父全集》,指出孫中山生前其實並沒有直接提出「收復台灣」的政治主張,僅有提及:「日本應歸還所有從中國拿去的東西」。

2. 乙未廣州起義從1984年冬天即開始籌備,1895年3月已開始籌備革命資金、購買武器,3月16日首次幹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此些決定均在《馬關條約》簽署前,難以稱「《馬關條約》更使國父決心採取革命行動」。

不同意見出處

國父全集全文檢索
https://sunology.yatsen.gov.tw/cgi-bin/gs32/s1gsweb.cgi/ccd=1I4ydz/webmge?db=corpus&

中國國民黨:收復臺灣是孫中山創黨革命的信念
http://www1.kmt.org.tw/page.aspx?mid=76

光復初期台灣的孫中山崇拜
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441734?dbcode=1&flag=2

《台灣之「國」》:孫中山會不會支持台灣獨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826

《台灣之「國」》:孫中山會不會支持台灣獨立?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現代國家是不需要「國父」的。現代國家是國民意志的結合,而不是幾個草莽英雄、或幾個將門貴冑,以武裝革命、發動政變的形式「打天下」打出來的。 標籤: 台灣之國, 李筱峰, 國父, 孫文, 台灣獨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826

以上內容「Cofacts 真的假的」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提供,以 CC授權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CC BY-SA 4.0) 釋出,於後續重製或散布時,原社群顯名及每一則查證的出處連結皆必須被完整引用。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